近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的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在深圳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明確深圳、杭州、廣州、成都、廈門、寧波、無錫、青島、蘇州、佛山榮獲2018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綜合獎。
2018年(第二屆)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評估工作歷經5個月,評估對象包括了全國294個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不包括港澳臺),成都在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聯合發起的第三方全國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評估中高居第4可謂實至名歸。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成都網絡理政搭建起政府與市民的連心橋,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全市的千兆網絡,打造“僅跑一次”政務流程,不斷加快智慧醫療進程……可以說,市民日益增強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成為成都城市治理智慧化最有力的印證。
【如何評估】
歷時5個月囊括全國294個城市
評估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
在國際博覽會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進行了《報告》發布。2018年(第二屆)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評估工作歷經5個月結束,評估對象包括了全國294個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不包括港澳臺),具有很嚴格全面的評估指標體系。
據了解,本次的評估指標體系包含了智能感知、智慧管理、共享服務、網絡協同、多元參與5個一級指標、13項二級指標、22項評估要點,所依據數據是由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通過依申請公開、文獻調查、電話調查、數據工具抓取、國脈數據庫參考等方式獲取,流程上經過初步采集、數據補充、數據處理、數據結果等,結果具有準確性和真實性特征。
具體而言,本次中國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評估包含5個一級指標分別為:智能感知、智慧管理、共享服務、網絡協同、多元參與,從得分率情況來看,各個指標有較大的差距。排名前20城市得分均在60分以上,一級指標得分來看,各個城市建設重點與特色不同,其中在智慧管理和共享服務方面發展相對均衡,差距較小;但在智能感知、網絡協同、多元參與方面具有一定差異,需要各城市相互借鑒、學習。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新方法。”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是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據了解,通過評估,全國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平均得分為48.6分(滿分100分),大部分城市得分分布在40-60分區間內,基本呈現正態分布。成都的得分處在60-70的區間,在全國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評估中高居第4名。而這是成都繼成為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和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聯合發布的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后再次斬獲的殊榮。
【成都行動】
網絡理政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
今年1-8月受理群眾來電來信199.8萬件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網絡理政工作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為深入推進城市智慧治理的重要抓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讓廣大群眾感受發展溫度,提升城市幸福指數。
網絡理政架起了政府與群眾密切聯系的橋梁,使市民查詢、辦事、監督、訴求等更便捷,提升了民生服務實效。今年1-8月,網絡理政平臺訪問量209.9萬余人次,受理群眾來電來信199.8萬件,問題類型主要集中在城鄉建設、勞動和社會保障、商貿旅游、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方面,群眾來電來信訴求解決率81.07%、群眾滿意率82.89%。
通過網絡理政,為群眾平等發表意見提供了24小時線上互動平臺,拓展了群眾參與政府決策、執行、監督和公共服務改善的便捷渠道。同時,針對網上反映的突出問題,積極通過線下真情面對、民生直通和第三方社會評議等協商溝通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切實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此外,全市各級政府領導干部通過網絡理政及時察民情、解民憂、匯民智,推動了執政理念、工作作風和服務觀念的轉變;并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群眾聚焦的熱點、政府管理的痛點和民生服務的短板,科學評價區(市)縣、市級部門行政效能,構建起多元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網絡理政輔助決策體系,有效推動了社會治理模式創新。
2017年9月,成都網絡理政工作榮獲全國第三方評測機構(D3)“百分百接通獎”和“先鋒獎”;2017年12月,成都網絡理政工作榮獲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等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民生示范工程”第一名;2018年3月,新華三集團、數字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2018)》,成都在城市治理排名中位列全國第一;2018年4月,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揭曉了2017年度中國“互聯網+”優秀案例,成都網絡理政工作榮獲“互聯網+政務”領域十佳優秀案例;2018年5月,在2018中國政府信息化大會上,成都網絡理政工作榮獲2018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2018年6月,在2018年政務熱線發展研究論壇上,成都網絡理政工作榮獲2018年政務熱線發展模式創新優秀案例“金銳獎”。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入推進網絡理政工作,優化網絡理政平臺系統功能,提升網絡理政平臺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健全網絡理政工作機制,提高辦理工作實效;增強民生訴求大數據分析深度,不斷提高輔助決策、服務民生的能力,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奮力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智慧城市
成為首個千兆省會城市
政府打造“僅跑一次”政務流程
建設智慧城市,成都全力以赴。早在2017年,成都就已經全面完成了城域網升級改造,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全市的千兆網絡,成為名副其實的首個千兆省會城市。成都的全網覆蓋,使市民的生活更加便捷,也為城市智慧治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成都智慧政務也在迅速發展。成都打造市民服務平臺,整合成都市多家委辦局數據資源,為市民提供數百項線上服務。市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電視,隨時隨地了解社保、公積金、水電等多項信息。政府打造“僅跑一次”政務流程,讓市民到政務中心辦事更快。進一步優化流程、創新服務,推進“一次都不跑”,努力打造事項最簡、流程最優、成本最低、服務一流的“至簡審批”模式。
成都如何推動智慧醫療?根據《成都智慧生活畫像》,在享受智慧醫療方面,成都擁有的使用微信醫保卡交易市民數排在新一線城市第一位,僅次于深圳居全國第二。近年來成都的智慧醫療進程在不斷加快,現在在各個醫院的微信服務號就能掛號,診療、住院、繳費等功能也會逐漸開通,從而推進落實“智慧醫院”模式。
在智慧制造方面,雙流區作為成都市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正昂首闊步走出“智慧城市”的雙流實踐。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這座“超級工廠”,讓“智能制造”從概念變成了現實,展現了生產線“全程無人”狀態的前沿成果,實現了從電池片“雙流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跨越。
如何讓市民智慧出行?為了防堵治堵,成都交警推出了綠波路段,這是一種新型交通運行方式。截至目前,已完成130個智慧信號燈路口改造、173個信號機聯網控制,試點路口交通延誤下降11.2%。正常行駛情況下,如機動車駕駛員按照路段限定時速駕駛,在無障礙的情況下,全程基本無需等候紅燈。與此同時,從去年開始,智能公交電子站牌已經在成都正式投入使用了。市民可以通過智能公交電子站牌查看線路站點、車輛到站預報等信息,真正“掐點”等公交。
智慧城市的建設更是體現在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設智慧公廁,引入現代技術,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公廁建設,實施“互聯網+公廁”計劃,也是成都推進“廁所革命”的應有之意。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刷臉購物開始實行了。拿了就走、刷臉購物,這些智慧門店的高科技在成都興起。除此之外,無人機、無人圖書館、無人超市……成都還有這些“無人高科技”。目前,成都已經有好幾家無人超市了,掃描二維碼就能進店,不用排隊,手機支付,很是方便快捷。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