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聞·東方今報實習記者劉小玉/文視頻 記者 張霓/剪輯
10月30日上午,天氣晴朗,陽光燦爛。中州大道與東風路交叉口的小廣場上,一個帶著眼鏡的小伙子正在給一位坐在地上的師傅剪發,周圍聚集了很多人。只見小伙子一邊跟師傅聊天一邊修剪頭發,不時的左右轉換姿勢。師傅因為很久沒有洗頭發,頭發都有點梳不通了,小伙子也并沒有因此嫌棄,而是耐心的,一點點的,精細程度就像在雕刻一件藝術品。那這個小伙子怎么在小廣場上露天剪起了頭發呢?
原來這個小伙子是個理發師,名叫紅濤。每到“周二”他都會帶上理發的全套工具為環衛工、農民工、流浪漢等人免費理發。“我把它叫做‘周二計劃’, ”他對記者說,“理發是我的工作,只是針對他們我沒有收費,這算不上公益,而是我與這座城市的對話方式。”
中州大道與東風路是他經常活動的地點,三年來他一直堅持的“周二計劃”使得很多人都認識了他,但卻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紅濤每次走上街頭都會把自己打扮成“學生”模樣,以完成學校實踐任務為理由給人理發,他說這樣大家比較容易接受。在剪頭發的間隙,周圍人跟他打趣說“小伙子在學校學習進步不小啊,剪的頭發越來越好啦”。紅濤聽了也只是笑笑回應他們。或許有人會疑惑,只幫他們簡單清理下就好了,設計發型不是有點浪費嗎?但在紅濤看來,干凈整潔的儀表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展現,他熱愛并尊重自己的職業。其實理發只是一種形式,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也希望每個人都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
紅濤周二計劃理發的人群多是之前很少接觸到的弱勢群體,與這個群體長時間的接觸給紅濤帶來了很多收獲,也讓他有了更多了解這個城市的機會。他說,生活或許艱難,但依然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的工作著,認真的生活著,這也給了他更多前進的動力。紅濤說他只是在做著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并不斷的堅持踐行下去。
相信正是因為這些美好能量的匯集,我們生活的城市才會真的越來越美。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