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檢法進行引誘匯款是電信詐騙分子慣用的伎倆,近日,我市新縣就有一名群眾中招,差點被騙走8萬余元,好在民警及時處置,才避免了事主的巨額損失。
我們要說的這起案件
還是老套路
老騙局
騙子的手段非常相似
完全有一套自己的詐騙劇本
● “我是公檢法工作人員,你涉嫌洗錢案!”
12月2日上午10時許,家住新縣的王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鄭州“公檢法”工作人員的電話,稱王女士的身份證被盜用,涉嫌一筆200萬元的洗錢案,讓其配合調查。
那名“工作人員”告訴王女士,要洗清嫌疑,就必須將銀行卡內資金轉賬到安全賬戶進行調查,并要求她去外面住賓館,再通過電話溝通,教她怎么操作轉賬。王女士深信不疑,急急忙忙就出門,并按照電話里的要求在賓館開了房間,準備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導”進行操作。
幸運的是,王女士的家人感覺情況不對趕緊撥打了報警電話。新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接到指令,火速趕到了王女士居住的賓館,查到了她的入住信息。可不管怎么敲門,王女士就是不開門。
無奈之下,民警讓賓館管理人員打開了房門,只見王女士正在跟“工作人員”通電話,桌子上放著幾張銀行卡。民警當即讓王女士掛斷電話。面對突然出現的民警,王女士方才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詐騙。
當得知王女士已將身份信息、三張銀行卡信息全部報給了對方,民警立即幫其電話凍結了銀行帳戶。為防萬一,民警帶著王女士緊急前往銀行將三張卡里8萬余元現金取出。由于民警及時有效的處置,避免了一起詐騙案的發生。
秘籍:“防范冒充公檢法詐騙只需記住一個環節”
冒充公檢法進行電信詐騙,是所有電信詐騙犯罪中涉案金額最高的一類騙術。騙子之所以能得逞,是因為很多受害人在“公檢法”工作人員恐嚇下,亂了分寸,同意轉賬。
防范冒充公檢法詐騙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記住一個環節:公檢法機關辦案,絕不會要求當事人匯款轉賬,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
此外,除了冒充公檢法進行詐騙外,還有冒充單位負責人,指令財務人員向指定賬戶轉款,以網絡期貨交易、推薦股票為名進行投資理財詐騙等。
詐騙行為得逞后,騙子一般都會快速轉移受害者的資金,這個時候,報警是否及時就至關重要了。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