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海來自愚公的家鄉——河南濟源,從十一二歲開始,他就嘗試各種方法,幫助家里摘掉窮帽。15歲那一年,他終于做到了。
2018年12月27日,當和記者電話聊起孫東海的事跡,他的班主任,濟源市高級中學34歲的李斌對自己的學生欽佩不已。他介紹說,孫東海家以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擺脫家里貧困落后的面貌,他通過積極學習養豬、種辣椒的技術,幫家里干農活,最終讓全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吳戰通見習記者崔峰/文圖
一年僅靠賣自家的生態蔬菜他就收入了5000多元
身高175CM,體態黑瘦而健碩。面對記者,雖言語不多卻憨厚樸實,但他眼神中透著堅毅和樂觀,是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父親殘疾、母親神志不清,家里子女多”,是他的家給村里人的印象。孫東海姊妹三個,他和兩個年幼的妹妹。平日里,家里的經濟收入有限,由于不能外出打工,為了家里的生計,父親帶著母親靠到山里撿柴火賣。一天下來,只能賣個幾十元錢。
面對貧困的家境,倔強的孫東海沒有向苦難低頭,用自己的堅強改變自己的家庭。從上小學開始,他就用柔弱的雙肩幫父母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六歲時,他就學會了炒菜做飯,還能夠蒸饃饃,許多家務活他都樣樣拿手。
上了初中后,他一放學就會跑到地里,幫父親干農活。他的個頭還沒有犁耙高,犁不了地,他就為父親牽牲口。父親累了,他就自己雙手握犁,一天天硬是學會了犁地、耙地、打場、種麥子,成年人會干的莊稼活,他也件件都干得有模有樣。此外,他還學會了駕駛農用拖拉機,街坊鄰居都夸他是干農活的“行家里手”。但是家里的幾畝薄田只能維持生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家庭貧困的狀況。從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孫東海動起了腦子。他勸說父親去承包土地種菜、賣菜增加收入。
升入初中后,每到周末,天不亮他就下地摘蔬菜,然后分幾趟把蔬菜裝在架子車上拉到幾公里外的公路邊,搭乘公交車下山去賣菜。
第一次闖進濟源市區的菜市場,由于他的蔬菜經過汽車顛簸擠壓得不成樣子,很少有人去光顧,他最后只好含淚把剩下的蔬菜拉回家。
經過認真觀察,他發現蔬菜要想賣得好,首先蔬菜的賣相要好;其次嘴要甜,最后還要選好攤位。除此之外,他還推出了自己的“銷售利器”,原來,城里人不知道山里的蔬菜的具體烹飪方法,許多人看到后知難而退,看看就走了。這一次,他專門用卡片制作了蔬菜的“烹飪說明書”。
第二次出攤的時候,除了把家里的蔬菜一棵棵擇凈,整齊扎成一捆捆,他還重新選了攤位,一邊與顧客熱情交談,一邊把他提前制作的蔬菜烹飪技巧小卡片送給買主。這樣一來,他每次拉出去的蔬菜都被一搶而空,一年下來,僅靠賣自家的生態蔬菜,他就收入了5000多元。
為了幫助家庭盡快脫貧,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孫東海又說服父親,向別人借錢買了2頭母豬。課余時間,他認真研究豬飼料配方,自己拉著架子車去加工廠粉碎豬飼料,回家后定時打掃豬圈。幾個月的辛苦之后,第一窩豬崽出生了,整整15只,全家人高興極了,孫東海更是樂得合不上嘴。可是誰也沒想到,由于防疫不到位,剛出生的小豬崽三天之內竟然全部死了。
豬崽沒了,家里的希望也沒了!孫東海雖然很難過,但他沒有放棄。他一次次去找養豬專業戶,虛心請教,認真學習防疫技術,又重新干了起來。
在孫東海和父親的精心飼養下,到2015年底,家里發展存欄的4頭母豬像滾雪球似的,累計產崽50多只,總共賣了15000多元。再加上家里的其他收入,他家的年人均純收入,越過了3208元的貧困線。
2016年,孫東海家終于摘掉了“貧困戶”的窮帽子。
半個學期下來他的英語成績提高到了86分
在家里,孫東海是個吃苦耐勞的頂梁柱;在學校,他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剛升入初中時,孫東海的學習成績并不起眼。他先從薄弱學科英語開始,反復背誦,大量做題,強化記憶,并在英語老師的幫助下認真查找原因,終于英語成績一點一點趕上來了。
他還把同學們丟棄的廢紙收集起來,做成小本子記錄單詞,一有空,他就從口袋里掏出小本子背記單詞。課堂上,他不僅全神貫注聽講寫筆記;下課后,他還經常纏著老師解疑釋惑;晚上學校寢室熄燈后,為了不影響同學們休息,他鉆進被窩打開手電筒記單詞,做作業。半個學期下來,他的英語學科成績提高到了86分。
讀書是孫東海的最愛。因為家庭原因,他讀的書都是向別人借來的,他非常珍惜讀書的機會。每次讀書,他都會做筆記,勾畫思維圖,研究人物關系及其內在聯系,因此他總能讀出一些新意,總有不同于常人的收獲和見解。
近年來,孫東海開始陸續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特別是濟源市脫貧攻堅政策出臺以后,他的家庭也享受到了更多優惠政策。濟源市財政局對他的家庭實施精準幫扶,為孫東海和兩個妹妹購置棉衣棉被和學習用品,資助他們上學,還時常給他家送去米面油。
根據他的家庭狀況和個人情況,他所在的濟源市高級學校也給了他許多的幫扶,“2018年10月,學校給他發放了3000元國家助學金;免除了他參加美術班培訓的3000元左右的費用以及住宿費等”,此外,還有愛心人士為他提供捐助。
他常說:“人窮不能志短。在我最困難的時候,老師、同學、社會給了我無私的幫助;現在我的家雖然還不富裕,但是已經擺脫了貧困,我也要幫助別人、回報社會。”
回到村里使用拖拉機耕種自家田地時,他總會把鄰居家的田地一起耕種;遇到村里老人有困難了,他二話不說,主動前去幫忙。
班主任希望他把精力更多投入學習中
據了解,孫東海不僅是河南省第二批新時代好少年,還同時入選全國第二批新時代好少年。
“全國共入選十個,孩子是河南省唯一入選的”,李斌介紹說,2018年12月25日,全國第二批新時代好少年在北京舉行了發布儀式。
他表示,孫東海初中時已經是濟源市評選出的“愚公家鄉好少年”,上了高中后,學校了解他的事例后,通過關注觀察培養,他再次被評為“濟源市新時代好少年”。
在他的印象中,孩子比同齡人成熟穩重許多,在班級中擔任班委,生活上樂觀向上,學習上勤學好問,樂于助人,是一個非常踏實穩重的孩子。
“央視彩排很細,孩子感覺很累,這幾天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時間,不敢喝水”,李斌稱,這幾天孩子每天回來已是晚上11點,等到洗漱完入睡已經12點多。
“本次參加北京舉行的全國頒獎儀式,孩子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關注學習同年齡段其他好少年身上的優點,比如一名做國際志愿服務,英語非常好,讓他感觸比較大”,班主任李斌稱,孫東海美術上有天賦,學校希望培養他在美術上將來走出一條路。
對于自己的學生獲得榮譽后意外走紅,李斌高興之余也有些擔心,“由于采訪較多,耽誤了他太多的課程,比如本次赴北京參加活動,就耽誤了他4天的課程,上次央視和省里媒體的采訪,就耽誤了一星期的課程”。
“孩兒倒沒啥,主要耽誤孩子的學習,上次的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他表達了自己的擔心。在配合媒體采訪的同時,他希望讓孩子把精力更多投入到學習中去,“元旦過后,再有三個星期就要考試了,要盡量避免在學習時間接受各類采訪”。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