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被人抱走,從此與家人分離。前幾天,接到讀者鄧金梅的電話,她說,“至今不知道我到底是誰,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誰。我一直想找到親生父母,苦于沒有線索,一直沒能實現。這件事壓在我心里幾十年,我想說出來,或許會有人能幫我找到我的根。”
幼時被人抱走,從此與家人分離。前幾天,接到讀者鄧金梅的電話,她說,“至今不知道我到底是誰,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誰。我一直想找到親生父母,苦于沒有線索,一直沒能實現。這件事壓在我心里幾十年,我想說出來,或許會有人能幫我找到我的根。”
于是,記錄下鄧金梅的故事。讀一讀,感慨之余,或許你能夠幫到她。
幾十年的追問,“我家在哪里”
或許是因為離開了母親,鄧金梅對母親離去那天發生的事記得特別清楚。那年初春,鄧金梅被母親放在社旗縣一個幼兒園,幼兒園門朝西,有個柵欄門。母親要離開,年幼的鄧金梅拉著母親的褲腿不讓走,母親卻說,“我辦好事就來接你。”鄧金梅眼睜睜地看著母親往西走去。“說是幼兒園,現在想想應是類似福利院的機構,有不少孩子在那兒吃住,那時的我是年齡最大的孩子。”鄧金梅說。
幾天過去了,母親沒有來接她,一個阿姨把她抱走了。“這個阿姨是養母的妹妹。”鄧金梅說,在她被送往養母家的路上,阿姨問了她的年齡和名字,“我說,我叫王梅,4歲。”從此,鄧金梅就在社旗縣陌陂鎮張樓村生活了下來。
鄧金梅的養母也很不易,一個人拉扯三個兒子和她。養母對她很好,像親閨女一樣,偷偷背著她到集上喝粥,喝完一碗,還要打包一份等她餓了吃。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兒時的記憶慢慢浮現出來,鄧金梅這才明白小時候養母從不讓她遠離村子、不給她拍照片的原因。“想找到親生母親的念頭越來越強烈。我曾問過養母,但她從不回應,問村里的人,也沒人敢給我答案。”鄧金梅說。
兒時無心,錯失回家的路
成人之后,鄧金梅一直在尋找親生母親。“我六七歲時的那年夏天,和小伙伴在村里的樹下玩,有一個男人坐在不遠處的井邊,向村里人打聽找人。那個男人哭著說,‘俺家閨女不是送人的,她媽淘鐵砂,必須出外工,把閨女放在幼兒園。因為晚回來幾天,閨女就被人抱走了。’但村里的人謊稱被抱回來的小妮,沒多久就病死了。”鄧金梅說,他們在說話時,她只是好奇地聽了幾句,也沒當回事。“那人沒有留下地址,后來想想,他要找的人或許就是我。”
“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社旗縣西大街一個老太太說是她的母親,把故事編得跟真的一樣,如果不是說話露出馬腳,或許我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鄧金梅說,老太太的冒名頂替讓她心痛難安。后來,鄧金梅打聽到社旗縣面粉廠有家人曾丟失過女兒。找到那里時,鄰居們說這家人早都搬到南陽了,繼續追問,卻不再多說。線索再次斷了。
沒有小時候的照片,沒有小時候的衣服,沒有任何能證明身份的東西。尋親的路上,鄧金梅有希望,但更多的是失望。“我現在62歲了,與父母分離58年了,我想找到他們,這件事壓在我心底幾十年。”鄧金梅說,“現在,我想通過晚報,說出心里話,也希望能有好心人給我提供一些線索,幫我找到回家的路。”(記者 陳菲菲)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