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在長葛市古橋鎮鞏莊村青蛙養殖示范基地,連片的防鳥“天網”下面是一個個長方形的水稻池,活蹦亂跳的青蛙在水稻叢中追逐,池岸邊成群的幼蛙在紗網上覓食,一派和諧共生的動景生態圖躍然入目。
據介紹,這個青蛙養殖示范基地的主人叫范啟云,曾經在廣東一個紅木廠做經理,那么他是怎么想到在農村養殖青蛙的呢?
“在外打工的那些年,我每年春節都會回家。年復一年,我發現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村中土地荒廢嚴重,于是我就萌生回鄉發展的念頭。”范啟云對記者說道。
2019年,范啟云不顧親友和家人的反對和質疑,獨自一人回到家鄉,流轉了50畝土地,辦起了青蛙養殖基地。
對于長期從事紅木生意的范啟云而言,養青蛙,他完全是門外漢。在到湖北、江蘇、漯河、周口、新鄉、信陽等周邊地區考察之后,他確定了以養殖黑斑蛙為主的生態農業項目。在村兩委幫助下,他申辦了特種養殖證,并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基地務工村民傳授養殖技術。
據了解,目前,基地已建成30畝,年產量5萬斤,預計可實現收入100萬元。
“青蛙養殖周期短、見效快、投資小、銷路好,除了供應附近的大型餐廳,還遠銷江蘇、上海。”范啟云說,養青蛙堅持走的是生態路,水稻也是純天然的。
“我年紀大了,這兒離家近,接個孩子也方便,一天能掙50元,再加上土地流轉1畝地850塊錢,可知足。”貧困戶張玉娥樂呵呵地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范啟云的養殖基地目前有工人16人,常年務工的村民中,大多都是老弱病殘者,因為缺乏勞動力,田地撂荒,現在都像張玉娥一樣,不但能收租金,還可以打工掙錢。
“青蛙變‘金蛙’,群眾樂開花。古橋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我們大力支持像范啟云一樣的年輕人回鄉發展現代農業,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長葛市古橋鎮黨委書記劉永成說。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