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卿茹把心都操到了扶貧上了。”在南陽市西峽縣桑坪鎮(zhèn)倉房村,人們一談起該村扶貧專干孟卿茹,都豎起大拇指。
1987年出生的孟卿茹,2018年春季接任倉房村扶貧專干。“最初接任村扶貧專干時,還有些小興奮,憧憬著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生活。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這位年輕的女扶貧專干,說起當時的心情,靦腆地笑了。
為了做到精準扶貧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入戶調查取證采集信息時,她一戶一戶的跑,一個數(shù)字一個數(shù)字的核實,常常熬到深夜;為了鼓勵貧困戶發(fā)展產(chǎn)業(yè),給他們找就業(yè)渠道,她走村入戶,苦口婆心做工作。這時候,她才知道,扶貧工作不是風花雪月的浪漫,而是責任,是擔當,是一個扶貧人心中裝著百姓、對工作耐得住寂寞的堅守。
到現(xiàn)在她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到貧困戶呂時偉家里的情景:他的妻子身患小兒麻痹,生活不能自理;父親常年有病,臥床不起;兩歲的大女兒在地上玩耍,懷中還抱著嗷嗷待哺的小女兒。家窮,沒有產(chǎn)業(yè)。孟卿茹勸他發(fā)展產(chǎn)業(yè),他說,我人都照顧不過來,還咋發(fā)展啊?孟卿茹三番五次到他家,幫他整理家務,做思想工作。“你的好心我領了,我也想富,可是我這個家真的扶不起來。”呂時偉對她說。
看到呂時偉家的情景,孟卿茹不甘心。一次,她帶著孩子騎著電車到呂時偉家做工作,路上突然下了大雨,到的時候她和孩子已經(jīng)淋得不成樣子。呂時偉看到孟卿茹母女倆濕淋淋的樣子,感動地說:“卿茹,我聽你的。”孟卿茹趕緊幫他制定袋料香菇發(fā)展計劃,聯(lián)系菌種,聯(lián)系輔料,安排人員幫他拌料、裝袋、蒸鍋、接種。當年,呂時偉種植香菇8000多袋。有了希望就有了干勁,袋料香菇上棚后,他讓鄰居幫著照護家庭,自己上山撿柴、挖藥,夏秋農(nóng)閑,掙了上萬元。
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扶貧工作大大小小的事,最終都要穿在村扶貧專干這根針上。“晴天太陽雨天泥,雪花當粉風當衣”,這就是一個基層扶貧人的真實寫照。孟卿茹說,她也有過疑惑、失落和仿徨,但是當她看到貧困戶走出貧困后臉上露出的喜悅之時,她又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渾身又增添了使不完的勁。
倉房村有貧困戶13戶貧困人38人,每家每戶情況各異,有因病、因學、因殘致貧的,有自身發(fā)展動力不足致貧的……為了讓貧困戶徹底甩掉“等、靠、要”思想,孟卿茹和扶貧工作人員多次深入到貧困戶家中,宣講黨的扶貧政策,講勞動致富光榮的事例,從思想根源上進行幫扶,扶起他們致富的志氣和勇氣。目前,該村已有 9戶 32人,通過幫扶,已經(jīng)光榮脫貧。(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章東麗)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