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下旬,旅順口區雙島灣街道張家村。
早晨七點半,隨著張義倫口中的哨子“嗚嗚”響起,約90只東方白鸛從天空中飛來,翩翩降落在鹽場濕地,興奮地搶食張義倫投放的鳳尾魚。
看!開飯啦!
爭先恐后
一“筷子”叨能走幾十條
從2010年開始
一進入開年最寒冷的日子
張義倫每天7點半和12點半
都會準時來到這里
給這些張家村村民眼中的“吉祥鳥”
進行補飼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有“鳥界國寶”之稱
夏季繁殖地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至中國黑龍江省、吉林省的湖區濕地,越冬地集中在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濕地湖泊。
這場“雙向奔赴”的約會
緣自12年前的一次救助
12年前的冬天,正在張家村鹽場濕地越冬的5只東方白鸛,由于突然遭遇大面積降溫覓食困難,隨時都有被餓死的危險。張家村村委會主任冷萬軍組織村民買來魚食救助它們,這群東方白鸛得以幸存。
自此以后,每年冬季總有百十只東方白鸛“回來團圓”,而張家村也組建了專門的護鳥隊進行看護。
張義倫是護鳥隊成員
12年來
不管天氣多么寒冷
他都會一天兩次趕來補飼
“感覺就像期盼老友重逢,每年10月份,我就天天盼著它們歸來。次年1月,鹽場和海灘結冰,白鸛覓食困難,我就會按村里要求前來補飼,一般得持續到3月,即使是除夕和大年初一,也沒耽誤過。”張義倫說,“現在白鸛都認識我了,它們吃食的時候,我過去它們都不飛,換別人肯定不行。”
冷萬軍說,從去年10月下旬開始,先后約有500只東方白鸛在張家村歇腳,其中400只陸續南遷,最后來的這批九十來只留了下來。專家觀測表明,今年留在張家村越冬的超過60%都是小鳥,以及少量年歲較大的鳥,正處壯年的東方白鸛特別少。它們在大降溫時段特別需要補飼。只要天氣轉暖,它們可以自主覓食,即使人工投喂,它們也不會來食。到3月20日前后,它們就會北遷。
環志證明
它們是“遠方的客人”
1月21日
“大布”拍攝到一只
戴有環志腳環“E72”的東方白鸛
專家咨詢全國鳥類環志中心證實,“E72”由俄羅斯鳥類學者環志。東方白鸛習慣組成群體活動,由此可以證明,正在張家村越冬的這群東方白鸛是“遠方來客”。
大連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常務副會長谷國強介紹
過去在雙島灣街道就有東方白鸛留下來越冬,2002年時任大連日報記者的他在距張家村僅4公里的大口井村采訪時,曾意外與東方白鸛邂逅。
圖片由冷萬軍提供
攝影愛好者曾在這里拍下戴有環志腳環和GPS跟蹤器的東方白鸛,它們在鄱陽湖濕地、三江平原洪河濕地等地也出現過,這些已經證明,張家村是東方白鸛遷徙路上重要的中轉站和越冬地。
GPS記錄下的東方白鸛遷徙線路圖。圖片由大連鳥類科研工作者王小平提供
美麗的東方白鸛
與美麗的張家村結緣
年年來此駐停或越冬
成為大連自然生態的
一張亮麗名片
多年來,張家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中國最美村鎮生態宜居獎”“中國最美村鎮生態宜居獎”以及遼寧省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
張家村適時注冊了“美鸛”商標,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生產標準,村里大櫻桃、蘋果、梨、葡萄、草莓等農產品的銷路和價格也因“美鸛”品牌而身價高漲,“美鸛”品牌先后被評為大連市著名商標和遼寧省著名商標,“美鸛”蘋果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的優質產品。張家村人與自熱和諧相處,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落地實踐的典范。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