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要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必須創新、創新、再創新……”近年來,長沙以“一帶一路”為引領,以科技為先導,以產業和企業為載體,以改善人民福祉為最終發展目標,建立一個全新形象的長沙,一個幸福和諧的長沙,一個充滿生機與力量的長沙。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幾年來,長沙市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科技創新已經成為長沙轉型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8月23日召開的長沙科技創新大會上,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在會上說,長沙要為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歷史的眼光和戰略定力來真正為“第一生產力”服務,“真金白銀”,真抓實干,讓無資本、無背景、無人脈的企業家能夠把時間、精力安心地投入到企業的科技創新中。
近五年來,全市高新技術產值年均增長18%,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中,長沙GDP增長460%(由1520億元增加到8510.13億元),增速領跑全國33個主要城市,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GDP增長繼續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均位居第6位。僅2016年一年,全市新增商事主體10.7萬個,其中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3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111家,產值過億企業達359家,科技優勢實實在在地轉化成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超級計算機、超級雜交稻、高性能3D激光打印機等一批“長沙創造”進入世界領先行列,自主創新能力走在全國前列。
1+4助力科技創新
8月23日,長沙明確提出到2030年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同一天,長沙正式對外發布了“1+4”科技創新政策體系。這是繼出臺“工業30條”、“人才新政22條”后,長沙為建成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吸引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又一重大舉措。
“1”即中共長沙市委、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該《意見》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了諸多破解科技創新發展瓶頸的宏觀性、指導性的見解和處理辦法。“4”即貫徹落實《意見》的相關配套措施,先期瞄準了扶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科技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化科技金融結合四個關鍵點發力。
根據目標規劃,到2030年,長沙將建成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掌握一批產業核心技術;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和研發團隊;擁有一批世界知名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骨干企業。而作為近期目標,到2020年,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進入國內一流行列。
“后續,還將根據長沙科技、經濟和民生發展需要,進一步充實‘1+4’創新政策體系。”長沙市長陳文浩指出,深化推動“1+4”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就是要使科技創新政策更加清晰、系統,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充分活躍起來。
“一個城市好不好,關鍵看年輕人,年輕人愿意去的城市,才是有創新能力的好城市。”陳文浩說,城市要有頂尖人才,更要有大量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當前長沙“人才新政22條”落地實施,投入百億元資金構建吸引、培育、激勵、服務人才的完整政策鏈條,讓人才能夠安居樂業、安心創業。
圍繞關鍵領域攻關
近年來,長沙圍繞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科技創新成果倍出,超級計算機、超級雜交稻、高性能3D激光打印機、新型耐3000℃燒蝕陶瓷涂層等一批“長沙創造”產品進入世界領先行列。有著“SLS之父”之稱(SLS即3D打印)的華曙高科公司、湖南中興供應鏈有限公司、中南大學黃伯云院士團隊開發的新型耐3000℃燒蝕的陶瓷涂層及其復合材料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團隊在長沙生根發芽,為長沙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長沙高新區,華曙高科用7年時間賦予了國內3D打印科技一個新的靈魂,成為工業級3D全國唯一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擁有包含“選擇性激光燒結”與“選區激光熔化”技術的兩大系列3D打印設備和3D打印材料,是全國唯一的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全球性的應用開發體系和全球銷售服務網絡。2012年,華曙高科第一款高分子尼龍3D打印材料出口全球,第一臺SLS設備遠銷美國,產品還在促進人類健康和航天事業發展等方面釋放出強大的生命力;湖南海翼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用5年的時間打造了北美第一充電配件品牌Anker,暢銷海內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超過3000萬,2016年總收入突破25億元,成為國內營收規模最大的科技型跨境出口品牌企業之一。
成立于2016年8月的湖南中興供應鏈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已經累計完成進出口額約7億美元。由該公司建設的“湖南科技制造產業平臺”被列入2017年湖南省重點建設項目,該平臺由科技制造平臺、互聯網+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和產業運營管理中心構成,規劃建設期為2017—2021年,定位為科技制造產業集群,力爭到2021年,將平臺打造成進出口額超百億美元的外貿平臺,并形成百億級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科技創新企業孵化基地、長珠三角洲產業轉移基地。
今年8月21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實驗室黃伯云院士團隊歷時15年,通過大量實驗,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耐3000℃燒蝕的陶瓷涂層及其復合材料,這一發現有可能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研制鋪平道路。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熊翔教授說,高超聲速飛行意味著其飛行速度等于或大于5倍聲速,即至少每小時6120公里。在如此高的速度下,2小時內便可完成從北京到紐約的飛行旅程,但前提是飛行器的關鍵結構部件能夠承受住劇烈的空氣摩擦和高達2000-3000℃的熱氣流沖擊而不被破壞。
此研究成果引起了英國《每日郵報》、《經濟學人》,美國《雅虎》、《大眾機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世界數十家主流媒體和權威學術機構的廣泛關注和報道。《自然·通訊》期刊評閱人認為:“上述研究成果將會點燃學術界對四元體系材料在高超聲速領域應用的研究熱情和興趣,因為這代表著一種極有應用前景的材料體系。”
科技創新“激活”發展新引擎
全國高新區排名第十三位,相比去年前進三位——長沙高新區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29年前,從“一清二白”起筆,長沙高新區艱苦創業,厚積薄發,終于迎來濃墨重彩。今年上半年經濟指標全線飄紅,高新區一區四園實現營業收入2416億元,同比增長13.53%,實際上繳稅金74億元,同比增長8.3%。
輸入指令,輕輕一點,整條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啟動:黃色機器人伸縮自如地生產,負責搬運的無人智能化小車精準地來回穿梭,從硅片到高效電池,無需人工,一條龍自動完成。紅太陽光電科技公司的這條生產線實現了運營成本、產品不良率“雙降”,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雙升”,升降之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愈發凸顯。
一條條開足馬力的自動生產線,一座座寬敞明亮的現代工廠……走訪長沙高新區,企業創新發展熱火朝天。
“園區堅持和全省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始終瞄準產業前端,培育創新型企業,布局高新技術產業,跳出了傳統要素和投資驅動發展模式。”園區管委會主任譚勇說。
“湖南發展看長沙,長沙發展看高新區。”不走粗放式發展道路,自覺選擇創新驅動的長沙高新區,是“創新湖南”的生動注腳。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長沙市依托入選《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機遇,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方面努力創造新供給,加快培育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產業、智能機器人和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集約與集群發展發展。據了解,目前僅長沙高新區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就達1693家、年產值逾300億元。
依靠湖南省委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創新引領,開放驅動”總戰略釋放出來的巨大正能量,一個充滿活力與機遇的長沙,正緊緊抓住全球新一輪高科技革命大潮到來的機遇,把科技創新作為長沙崛起的“催化劑”,引領長沙穩步前行。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