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海珠、荔灣、番禺幾個地方來回跑,才把物資送到這里來。”視頻里,這個在廣州封控區籌措物資的是湖北小伙佘前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廣州海珠的康樂村、鷺江村等大型城中村,作為中國服裝業進出口的生產集散地,集生產、居住功能為一體,蝸居了幾萬計的外來務工者。相繼進入封控后,因缺少廚具、食物緊缺、社區網格沒有登記,許多打工者吃飯都成了問題。
佘前鋒每天一睜眼,就聯系物資和車輛,自熱米飯、雞蛋、火腿腸、八寶粥、醬菜、大米……從不同的地方運到海珠,“剛開始幾十上百斤的往里送,到后來能送上千斤,整車整車地往里拉。”為此,他自己補貼了幾萬元,“短視頻平臺上很多愛心人士聯系了我,沒有大家的幫助,我一個人也做不了這么多事?!?/p>
對話佘前鋒:
【1】“天選打工人”因給員工送飯,被上萬村民求助
九派新聞:你是怎樣開始送物資的?
佘前鋒:最開始是因為我們飯店有8個員工被封了,也就是海珠區的康樂村,10月23日開始封控,一開始以為只封三天,大家都沒有屯夠足量的物資。后來疫情的發展比想象得嚴重,隨著連日的封控,村里超市的物資也被搶購空了,我的員工在微信上反映沒飯吃,我就說從圍墻給他們遞點物資進去。
10月29號凌晨,我給他們送了第一批物資,沒想到他們還把物資分給了村里的其他人,有湖北老鄉,也有一些外來的打工人,都說自己幾天沒吃飯了。我看到他們發的短視頻,大家拿著物資熱淚盈眶的樣子,把我的眼淚也搞出來了。附近很多人聽說有一個湖北老板送菜,都在短視頻平臺找到我,私信我幫他們送菜,也是那時,我開始感受到村里的情況比想象中的難。想著自己剛好是可以自由活動的“天選打工人”,就想力所能及幫助大家。
九派新聞:從幾個員工到整個片區,對物資的需求量大嗎?
佘前鋒:康樂村與鷺江村相連的這塊片區實在人口太多,我幫他們買的米啊菜啊,剛開始幾十上百斤的往里送,到后來能送上千斤,整車整車地往里拉,也都是杯水車薪。光是短視頻平臺上,我每天都能收到三五百條私信。一天應答一百人,后面還有幾百人排隊。
九派新聞:這么多物資都是誰來買單?
佘前鋒:因為人數太多,我越來越感覺到個人力量太渺小,就通過短視頻平臺發動老鄉捐贈。有兩個湖北網紅分別捐了2萬和5萬元,還一些小的個人的捐贈,我都拒絕了,但是也做了登記,讓大家的愛心得以保留,想著以后需要的時候再聯系。后面政府街道介入,我們就直接對接街道了——買菜的錢是他們轉給我的,我按原價給他們,自己再貼一些人工和運輸費用,一天大概貼個幾百上千元。
九派新聞:這么巨大的工作量,你怎么統籌人力物力?
佘前鋒:一開始是我和我的員工們在忙活,后來很多網友看見我的短視頻,也來做志愿者。荔灣區一對熱心的東北夫婦以前是我的供貨商,在廣州開米廠很多年了,他們知道我在做這件事,出了幾輛大車給我們免費使用。還有一個潛江老鄉和我認識很久,也參與到籌措物資的行動中。
九派新聞:整個過程中最難的是什么?
佘前鋒:主要是運輸。把物資從外面搞進海珠很難,從番禺轉到荔灣再到海珠,幾乎把廣州繞了一個圈。路上很多卡口都封了,每天都不一定哪個卡口開放,要一個一個試,送一趟物資經常需要一天的時間。
【2】短視頻聯結各方陌生人的幫助
九派新聞:你的物資都從哪里來?
佘前鋒:因為我沒有經驗,物資很難收集。它不像你從超市拿一盒兩盒,而是大批量采買,別人給我介紹的供貨渠道都聯系不到。后來那對在荔灣開米廠的夫婦給我們免費捐贈了大米,基本的食物有了保障。
通過短視頻平臺,烘焙店的老板娘看到,就捐來面包和港式蛋仔。還有一些小的帶貨主播也幫我們打通了一些物資渠道。比如龍潭村住著六萬多打零工的人,他們平時沒有做飯的工具,主播就幫我聯系了一些愛心餐,一天四五百份地送進去。交給防疫人員區幫我們發放,都是免費給到大家的。但因為防疫的升級,實在送不進去,就停了。
還有一個湖北老鄉劉先生在短視頻平臺看到,也私信我問有什么能幫到的。聊天中我得知他在番禺這邊做生意,剛好有一個倉庫,可以為我存放物資提供場地,還能幫我裝貨卸貨,這些都是無償的。每天從各地訂的物資,都暫存在他的倉庫分發。這個社會上愛心人士還是很多,沒有大家的幫助,我一個人也做不了這么多事。
九派新聞:你是怎樣想到發短視頻的?
佘前鋒:一開始只是發布求助,后來一個熱心網友說我可以把我所作的事整個記錄下來。我說我就是自愿幫助別人,沒必要宣傳。但他說只有展示出來,有了影響力,才能有更多人一起去做這件事,匯聚更大的能量。后來果然如他所說,各方力量都來幫忙了。你會發現,幫的人越多,就越知道需要幫助的人更多。
也是因為送菜,我才開始學著建立粉絲群,把私信我求助的人都拉進去。粉絲群有些人是其他區域的,也是真沒辦法。后來看有些片區剛好打通了,就聯系志愿者求他們幫忙送貨。
九派新聞:現在物資還那么緊缺嗎?
佘前鋒:因為現在政府也開始大量的采買物資免費發放,基礎物資緊缺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緩解?,F在,我們在想辦法組織一些更精準、更零散的物資采購,比如藥品、奶粉等。
這些天,要對接的事情更多了。我們聯合了一些湖北的商會,幫忙推進老鄉返鄉的事情,但難度很大。因為一個居住區里可能有來自各種地方的老鄉,每個地方的政策又不一樣,不好協調。
【3】被武漢抗疫英雄汪勇打動,在廣州傳遞武漢能量
九派新聞:你在廣州生活多久了?作為湖北潛江人,什么契機選擇來到這里?
佘前鋒:我在廣州16年了,之前在武漢待了8年。那時因為家庭困難,我14歲就只身來到武漢學手藝,在東湖村的一家20來平米的小飯店做學徒,學了一年多就能上爐炒菜,后來又去酒店做江湖菜。22歲時,母親出了車禍,手術花光了我所有打工的積蓄,母親卻還是走了。本來父親就走得早,失去雙親的我在老家沉淪了一陣子,去廣州尋找出路。因為一直做廚師,我從一個三四平米的檔鋪做起,意外得到了很多湖北老鄉的認可,到現在我做了8家直營店,主營我們潛江的小龍蝦。
九派新聞:在廣州送物資全部是出于公益嗎?
佘前鋒:是的,純粹是為了幫助別人。但整個過程中我能拿出來的錢也很有限,自己也就貼補了幾萬塊錢。因為我自己的8家連鎖店也全部停業了,一個月的房租加在一起也有30多萬,還有去年年底投資的500萬,到現在款項還沒結清,所以自己也是處于捉襟見肘的地步。我現在就是心態比較好,沒什么著急的,即使倒閉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2020年疫情的時候,我看到武漢抗疫英雄汪勇的事跡,他一直帶領志愿者司機團隊義務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很受打動。另外,一個我在武漢時很尊敬的爺爺也在疫情中去世了,這給我很大打擊,就想著人生在世,要力所能及地區多幫一些身邊的人,不想看身邊的人再因為疫情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哪怕現在在廣州,也想把武漢的英雄精神傳遞下去。
九派新聞:未來你是怎么打算的?
佘前鋒:其實我一直就會做一件事情——做好一只小龍蝦,做好一份湖北菜。在廣州,我也希望家鄉的美食和文化能得到推廣。都說中國近代史是半部湘家軍的歷史,我想說我們湖北人走出去,也同樣能讓外地人感受到湖北人的能量。咱們不給湖北人丟臉,不給武漢精神丟臉。
九派新聞記者 裘星 肖潔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