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通訊員 陳鈺湉)60多歲的退休黨員王大伯,是杭州市上城區小營街道紅巷·幸福鄰里坊的常客。上午,他牽著孫子到紅巷幸福鄰里坊的兒童樂園搭積木;中午,前往隔壁的共享食堂用餐;下午,孫子去紅書房看故事書,王大伯和其他街坊老人在一旁喝茶下棋,很是愜意。
今年以來,小營街道小營巷社區以浙江省第四批未來社區打造為契機,盤活空間資源,拓展服務領域。紅巷·幸福鄰里坊著眼“一老一小”服務群體,針對居民需求,開設了幸福鄰里食堂、雨露講堂、童樂園、紅音播報等幾十個功能區,提供點菜送餐、初心學堂、墻門議事、多彩公益等20余項特色服務。二樓雨露講堂開展黨課、脫口秀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同時作為社區文藝團隊排練、宣講活動場地,居民可以線上預約、線下使用。位于清吟街93號的紅書房,為紅巷幸福鄰里坊文化場景做延伸,配有免費圖書借閱、南宋文化展陳、講座沙龍等室內外區塊,讓群眾享受“家門口的美好生活”。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如何打造幸福鄰里坊,在社區干部看來,居民覺得幸福才是幸福。街道、社區精心設計了“資源、需求、項目”三張問卷清單,先后召開10余場項目推進會、民情懇談會、問題協調會,收集4000余份調查問卷,廣泛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不斷優化設計方案,老年居民想要食堂,籌備;青年居民想要書房,滿足;少兒居民想要游戲區,安排。
小營巷社區在老城區,借助社區微更新老舊改工程,以“繡花針”的功夫,“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精神,完成16萬平方米舊改項目,拆除保籠、雨棚,更換樓道電表設施,加裝電梯,增設平安監控與電子門鎖,全域完成地下管網截污納管、雨污分流等工程,打造“口袋公園”、更新小營公園……以更優美、舒適、便利的環境為2700余戶居民交上一份滿意的“舊改答卷”。
為了讓居民問題調解有去處,紅巷·幸福鄰里坊以幸福鄰里坊為平臺,把居務監督和社區自創“民主協商五步法”等制度有機融合,搭建“鄰里議事廳”,由小區里有威望、有公信力的黨員組成“議事會”,解決居民身邊急難愁盼問題,并常態化開展糾紛調解、基層治理、志愿活動等服務,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的個性化需求。上城區人大代表、小營巷社區黨委書記曹琛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讓社區成為居民的幸福家園。”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