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配音/侯海玲)
帶你游歐陽文忠公園
文/趙聰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這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名句。懷著對一代文宗的敬仰之情,我來到了坐落于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的歐陽文忠公園。
歐陽文忠公園是歐陽修祠堂和他的家族墓群園。宋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歐陽修賜葬于此,其后他的第三代夫人薛氏和他的四個兒子兩個孫子陸續葬入。
為了緬懷歐陽修的功德,當時敕建了寺院,賜田二千畝,被稱為歐墳寺,就是現在的歐陽文忠公園。古時的陵園碑碣林立,古柏參天,郁郁蔥蔥,遮天蔽日,每當出現煙霧升騰的景象,不出三天,就會下起綿綿細雨,如煙似雨,景色非常壯觀,故有“歐墳煙雨”之美稱,清乾隆十八年被公布為新鄭八大景之一。
1982年,原新鄭縣政府把該園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多方籌集資金對園子分批進行修復。2000年9月25日,該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春日的園子松柏青翠,竹林微語。園內有一處“畫荻教子”的雕塑講述了歐陽修母親用荻桿代替紙筆教子識字的故事。相傳,歐陽修4歲喪父,家境貧困,買不起紙和筆。母親鄭氏知書識字,勤儉持家,立志撫孤不嫁。歐陽修勤奮好學,因貧窮買不起筆墨紙硯,母親鄭氏只好在地上攤上沙子,讓兒子在沙上習字、學書。
在園內東配殿,陳列著歐陽修名著《醉翁亭記》碑刻。《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為滁州任太守任上,游瑯琊山時作的一篇游記。而書寫這篇文章、并為之作跋的,是大名鼎鼎的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蘇軾。
今天大家在園內能看到此珍品,仰賴的是新鄭老鄉——明吏部尚書高拱。高拱在得見此長卷后,即命女婿劉巡刻石,立于鄢陵的劉氏家祠。劉氏家族的刻石,后來也杳無蹤影。直到清康熙三十一年,高拱的孫子才將家藏拓片和自撰的記敘文請人重刻,立于其祖父祠堂。人們現在看到的,即這套刻石的再拓本。
為了致敬先賢,傳承經典,近年來,新鄭每年都會在歐陽文忠公園舉辦歐陽修經典誦讀活動,弘揚歐陽修愛國、擔當、廉潔精神,激發廣大青年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
來 源:新鄭廣播電視臺
【來源:新鄭廣播電視臺】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