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首批券商2018年度業績快報陸續出爐,券商業績真實圖景將清晰展現。在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的情況下,券商將業績修復與盈利預期寄望于2019年。
“2018年,‘命題人’A股市場給券商出了一份難度較大的‘考卷’,拿到高分的不多,部分還有不及格的。班上不少‘學霸’亦未能避免‘降分’的打擊。”華東某券商部門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形象地描述了去年券商的表現。
伴隨首批券商2018年度業績快報陸續出爐,券商業績真實圖景將清晰展現。在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的情況下,券商將業績修復與盈利預期寄望于2019年。
首批業績預告出爐
每逢期末考試成績揭曉,老師發卷報分數時,最令人忐忑。在上市券商中,海通證券、浙商證券、國元證券領到了2018年第一批“成績單”。
1月18日,海通證券(600837)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作為曾經的“學霸”,海通證券成績并不理想,多個業績指標呈現下滑態勢。
海通證券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38億元,同比下滑15.46%;凈利潤方面,2018年實現凈利潤52.12億元,同比下滑39.52%,降幅接近四成。
與此同時,營收與凈利雙雙下滑,海通證券的基本每股收益也預計從2017年的0.75元下滑到2018年的0.45元,下跌40%;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亦下降了3.13個百分點。
同日,浙商證券也發布業績快報,“成績單”顯示“收入利潤雙降”。
2018年,浙商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6.82億元,同比下降20.14%;實現利潤總額9.8億元,同比下降30.26%;實現凈利潤7.21億元元,同比下降32.16%。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為1842.25萬元,對公司利潤的影響較小。
國元證券則于1月10日發布業績快報,成為開年以來首家公布成績單的上市券商。
數據顯示,國元證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5.7億元,同比下降 26.80%;實現利潤總額 8.59億元,同比下降44.84%;實現凈利潤6.84億元,同比下降43.18%,幾近“腰斬”。
市場低迷為主因
對于業績下跌的原因,3家上市券商皆認為,主要是受到證券市場較大影響。
海通證券表示,受證券市場震蕩下行,交易量同比下降影響,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15.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39.52%。
浙商證券在快報中闡述了類似的看法:“2018年全年宏觀經濟環境和證券行業形勢錯綜復雜,在國內去杠桿、風險頻發和全球市場的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證券市場面臨了嚴峻的考驗。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公司積極調整業務結構,控制風險投資規模。”
“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在去杠桿、嚴監管的政策環境下,2018年證券市場走勢持續低迷,證券指數下跌幅度較大,證券交易量萎縮。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公司雖然努力調整業務結構,控制風險投資規模,但仍難以克服各主營業務收入下滑的局面。”國元證券表示。
此外,國元證券還就兩項指標變動情況進行詳細說明。2018年末,公司資產總額比年初下降1.99%,主要因合并的客戶資產管理結構化主體資產總額和融資融券規模減少所致;歸屬于股東的所有者權益比年初下降2.74%,主要因實施2017年度現金分紅和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等所致。
公允價值浮虧拖累業績
除3家上市券商公布業績快報外,另有若干券商的集團母公司或其控股公司為上市公司,券商財務報表(非合并口徑數據且未經審計)近期也一并公布。
記者梳理公告發現,至少已有國盛證券(國盛金控)、中山證券(錦龍股份)、東莞證券(錦龍股份)、安信證券(國投資本)、五礦證券(五礦資本)等5家券商披露了財務數據表現。
其中,國盛證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88億元,凈利潤虧損2.09億元。記者注意到,其業績主要是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較大(4.52億元)拖累。值得說明的是,當前財報僅針對國盛證券母公司單體報表,不包括旗下納入合并口徑的子公司等財務數據。
北京某大型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指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的浮盈浮虧。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其公允價值與賬面余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處置時,再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
通俗來說,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可視為券商自營業務的一部分。“可能是所持有(尚未出售或以其他方式處置)的證券存在4.5億元的浮虧。”上述受訪分析師猜測。
此外,該項在東莞證券、中山證券、五礦證券的財報數據中,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不過,除國盛證券以外,其余4家券商的凈利潤并未出現虧損的情況。
盈利預期有望增長
“2019年券商板塊的行情,主要看政策及市場的改善程度如何。如若兩者持續向好,板塊或迎來趨勢性行情,估值、各業務條線有望得到進一步修復。”華東某中大型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施斌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市場受很多宏觀因素影響,比如中美貿易摩擦,以及中國政府的去杠桿政策,所以表現不盡如人意。從宏觀層面而言,2019年比2018年要好很多。”
與此同時,對于2019年證券行業的整體行情,從政策環境到業務邊際,多家券商研報均表達較為樂觀的態度。
中金公司回顧過往十年兩輪政策周期認為,2019年政策面的超預期有望帶動板塊復制2012年的政策催化行情。預計2019年行業盈利筑底回升,其中股票自營修復是主要驅動,其次投行業務或有提升,資本中介業務控風險壓規模但息差在擴大。
研判板塊走勢時,依托貨幣政策寬松化,中信建投證券使用了“有望企穩”的字眼,認為貨幣政策將有“一減一增”兩個維度的變化,一減在于減少“去杠桿”的相關表述及措施,一增在于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力度。
同時,創新業務將助力券商業務增量。國信證券表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并購重組審批優化、再融資業務松綁,將為券商投行業務帶來機遇;此外,股指期貨交易安排放松,利好券商期貨經紀、自營、場外期權業務;金融業對外開放進程繼續推進,滬倫通開通在即,利好券商衍生品、GDR(全球存托憑證)等創新業務。
此外,對于券商2019年的盈利狀況展望,各家機構給出了較為積極的態度。
廣發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國信證券等多家券商預計,2019年,證券行業整體經營環境將出現較大改善,盈利能力得到修復。中性假設下,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23%、10%、9%、4.5%。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