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洗浴中心9人新冠聚集傳染:高溫高濕下飛沫、接觸依舊傳播)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賀梨萍
此前不少研究預計:隨著夏季的到來,溫度和濕度的升高能減緩的病毒傳播。然而當?shù)貢r間3月30日,國際頂尖醫(yī)學期刊《美國醫(yī)學會雜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子刊 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給人們提了一個醒,即使夏季到來,仍要警惕近距離的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傳播。
該研究分析了一例浴室內(nèi)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聚集性傳播事件,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高溫高濕對抑制新冠病毒傳播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通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以及直接接觸傳播,則依然難以避免,且傳播力沒有減弱。
研究發(fā)現(xiàn),江蘇省淮安市某洗浴中心的1位有武漢接觸史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浴場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傳染了8個人。
研究由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yī)院、淮安第四醫(yī)院、南京醫(yī)科大學江蘇省腫瘤生物標志物防治重點實驗室等團隊進行,通訊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y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以及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yī)院實驗室主管王其龍,以研究信(Research Letter)的形式發(fā)表,題為“Possible Transmiss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 a Public Bath Center in Huai’a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病毒的傳播速度會大大減弱。長時間以來的討論和研究也逐漸得出一個公認的觀點:低溫、低濕的空氣環(huán)境是冬季流感等病毒傳播的重要因素。很多研究認為,新冠病毒會隨著夏天的高溫高濕環(huán)境而逐漸消失,就像當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病毒那樣。
但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顯然比SARS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更強,目前已經(jīng)確定其可通過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及糞口傳播,且病毒感染后的潛伏期較長,最長甚至可達近40天。
新冠病毒可能比已知的冠狀病毒更“狡猾”,這一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在浴場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仍能傳播。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研究事件中,8人中有1人是洗浴中心工作人員。同時,研究者們也指出,病毒的傳播途徑也可能是呼吸道飛沫傳播或直接接觸,另外由于缺乏有關(guān)洗浴中心患者傳播途徑的詳細信息,這項研究受到了一些限制。
但這一事件仍表明,SARS-CoV-2的聚集性傳播可能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作者們表示,這些結(jié)果為進一步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提供了潛在的流行病學線索。
1人去過武漢導致8人相繼感染,其中1人是員工
研究人員分析了江蘇淮安第四醫(yī)院于1月25日至2月10日收治的9名男性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信息,這9人曾去過同一家洗浴中心。
該男性洗浴中心面積約為300平方米,室內(nèi)溫度范圍為25至41°C,濕度約為60%。它包含一個泡澡池,以及淋浴和桑拿區(qū)。
第一位患者,也就是患者1,曾有過武漢暴露史。他于1月15日出現(xiàn)咳嗽癥狀,1月18日去了該洗浴中心洗澡,1月19日開始發(fā)燒,并于1月25日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患者2、3、4三人于1月19日在該洗浴中心洗澡,患者5于1月20日在該浴場洗澡,患者6和患者7于1月23日在該洗浴中心洗澡,患者8于1月24日在該洗浴中心洗澡。他們在去洗浴中心的第6至9天后開始出現(xiàn)發(fā)燒、咳嗽、頭疼、胸悶等癥狀,并通過核酸檢測確診新冠肺炎。
9位患者按照時間順序的發(fā)病情況和診斷信息,患者1的日期條被標記為紅色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聚集性感染事件中的患者9是該洗浴中心工作人員,于1月30日開始發(fā)病。除了傳染源患者1,其余8位患者均無武漢接觸史。
9位患者的中位年齡為35歲(24-50歲)。共有8位患者(89%)有發(fā)燒癥狀,7例患者(78%)有咳嗽癥狀。
3例患者(33%)出現(xiàn)虛弱癥狀,2例(22%)出現(xiàn)胸悶癥狀,1例(11%)出現(xiàn)厭食癥狀。沒有患者出現(xiàn)腹瀉,肌痛,鼻漏和頭痛等癥狀。
此外,9位患者(100%)均有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100%)癥狀,3位患者(33%)發(fā)生淋巴細胞減少,3位患者(33%)乳酸脫氫酶升高,2例患者(22%)谷氨酸草酰乙酸轉(zhuǎn)氨酶升高。
9名患者的肺部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均觀察到毛玻璃狀混濁,截至2020年2月10日,沒有患者需要呼吸支持,9名患者中沒有人轉(zhuǎn)為重癥。
新冠病毒有可能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傳播
9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相關(guān)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
研究者們指出,被感染的8人中,7位被感染的浴客并非都跟患者1在同一天出現(xiàn)在該洗浴中心,有3位患者在患者1去過浴室之后的5天才去。
此外,考慮到這些患者其中1位是洗浴中心的工作人員,因此這些感染者至少有一部分可能是通過這位被工作人員感染。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病毒的傳播速度會大大減弱。然而,從這項研究的結(jié)果來看,SARS-CoV-2的可傳播性在溫暖和潮濕的條件下都沒有減弱的跡象,這表明SARS-CoV-2可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中傳播并引起感染。
研究人員也表示,在這起聚集性感染事件中,病毒的傳播途徑也可能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但這一事件仍表明,SARS-CoV-2的聚集性傳播可能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作者們表示,這些結(jié)果為進一步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提供了潛在的流行病學線索。
同時,由于缺乏有關(guān)洗浴中心患者傳播途徑的詳細信息,這項研究受到了一些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當?shù)貢r間3月19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兩位學者也研究過天氣對新冠病毒的影響,他們在論文預印本平臺SSRN發(fā)表論文“Will Coronavirus Pandemic Diminish by Summer?”并指出,雖然流感病毒已被證明受天氣影響,但新冠病毒是否也受到類似影響尚不清楚。
他們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傳播中有90%發(fā)生在一定的溫度(3℃-17℃)和絕對濕度(4g/m3-9g/m3)范圍內(nèi)。而1月至3月平均溫度高于18℃和絕對濕度(AH)大于9g/m3的國家的病例總數(shù)少于全球總病例數(shù)的6%。
雖然此前SARS冠狀病毒等病毒體現(xiàn)出隨著溫度變暖而消失的特點,但目前科學界對冠狀病毒和氣候關(guān)聯(lián)性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和明確。研究者們強調(diào),從現(xiàn)有的疫情傳播來看,新冠病毒病例數(shù)量與溫度和絕對濕度之間的關(guān)系是密切的。然而,這種關(guān)系背后的潛在原因仍然不清楚,甚至不排除可能沒有影響。
他們強調(diào),即使在較溫暖潮濕的地區(qū)也要采取適當?shù)臋z疫措施。但同時應密切監(jiān)測溫度和濕度與新冠病毒病例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新冠病毒傳播存在很強的環(huán)境依賴性,則應利用這一關(guān)系優(yōu)化疫情緩解策略。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