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趙 超 通訊員 丁愛民
電解二氧化錳是優良的電池去極化劑,是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在企業發展面臨困境時,廣西匯元錳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方皓挺身而出,率領團隊研發電解二氧化錳提純工藝,并主導技改項目實現量產,迅速占領市場,幫助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勇敢攻關
“在新能源領域,匯元公司錳酸鋰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45%,居行業首位。”談及企業發展,公司負責人和同事頗為自豪。從一個連年虧損的企業到如今的行業龍頭,得益于轉型升級。而方皓,正是企業成功轉型升級的推動者。
2015年,為減輕企業負擔,公司決定關停原有的電解金屬錳生產線,轉型專注研發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電解二氧化錳產品。方皓團隊臨危受命。在沒有任何經驗和現成數據參考下研發電解二氧化錳提純工藝,是一項耗時巨大的工程。為讓公司搶得市場先機,方皓決定放手一搏。接下來幾個月,方皓對原材料不同雜質對應的還原粉配比、攪拌速度、浸出時間等進行反復研究,經歷數不清的公式計算和試驗后,終于找到了滿意數值。
然而,還沒高興多久,這一工藝卻因能耗過高而停止。方皓并不氣餒,重新投入計算和試驗。最終,他們通過改變電解槽尺寸、極板尺寸以及添加劑等辦法降低了能耗,產品質量也上升了一個檔次。經檢測,方皓團隊此次生產的無汞堿錳產品和錳酸鋰專用型產品含錳率分別為99.5%和99.7%,雜質綜合分別小于0.5%和0.3%,品質均達行業一流水平。
穩步增效
生產工藝摸索出來了,產品生產出來了,能否滿足客戶需求?方皓一刻不敢停下腳步,致力于產品研發和工藝改良。
在公司“年產8萬噸電解二氧化錳”技改項目中,方皓和他的團隊負責研發電解二氧化錳生產線。從產品定位、生產工藝確定到車間選址、基建、設備設計,那段時間,他全力攻堅,成功將公司原金屬錳生產線的廠房及公用設備改擴建為電解二氧化錳生產線,建設周期由5年降至2年,投資成本由12億元縮減至5億元。此舉讓匯元錳業由倒閉的邊沿走到了行業前列,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為迎合市場需求,研發出更具創新性的電解二氧化錳系列產品,方皓在原有生產工藝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進,主導的“懸浮電解法”工藝和“納米微晶球修飾電極法”工藝,在不新增設備設施的情況下,年產量提高一倍,為企業節省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
協作共進
“企業要發展,需要更多人共同成長付出。”方皓深知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己解決不了生產中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題。為提高公司整體技術力量,他甘為人梯,傾盡所能將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理論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年輕的生產骨干們,讓身邊的“苗子”快速成長。
他積極推動創建“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推出“理實一體化”特色教學模式,建立工藝巡檢制度,開展合理化建議、金點子、技術攻關等自主創新活動,培訓員工300多人次,培養出高技能人才10余名。他在學術期刊發表專業論文2篇,獲得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榮譽,有6項發明專利獲得國家授權。在方皓的努力和帶動下,公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產管理系統,生產成本極大降低,產品品質穩定、波動小,深受客戶喜愛。
【來源:廣西日報】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