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5所高校首獲AI專業建設資格。今年,首批AI專業本科生即將踏入職場。
南京大學的曹影將入職華為。名校背景、豐富的實習經歷和不菲的競賽成績,讓他拿到了本科生里的天花板級別的薪水。不過,他還是建議,想從事AI行業的同學,能深造盡量深造,不要亂就業。“AI這個行業最好能讀到博士。”他說。
就讀于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AI專業在讀博士生楊勇智也感受到,在美國,AI本科生就業并無優勢。“這只是計算機系的一個分支,可以在研究生階段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展。”
(資料圖)
博士李銘涵發現,在AI就業市場上,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985名校生就業沒問題,但是中等211以下的學校,競爭力較弱,很難進入大型科技公司。
對于高校在AI專業“一擁而上”,李銘涵覺得,“這沒有必要”。
資料圖
【1】“人才缺口在縮緊,招的人一直在減少”
曹影 南京大學 本科 將入職華為
我本科之所以選擇AI專業,是因為我高中參加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拿了南京大學自主招生的第一名。當時AI有2個名額,計算機10個名額,我選了AI。最開始對這個專業很有憧憬,學著學著就覺得興趣不大,所以本科畢業就打算就業了。
我本科期間參加了一些算法競賽,也拿到了一些成績,比如像ICPC、CCPC的金牌,ICPC的邀請賽我是全國冠軍。實習方面,我是在Hulu和字節跳動做推薦系統相關的工作。最后工作簽在華為,做AI的infrastructure的基礎架構,具體是大模型分布式訓練的自動命名化。
我感覺南京大學AI的本科培養偏向純AI理論,但是這些年AI的理論進展并不大,無論是在可解釋性方面還是模型方面都沒有很大突破,我對理論研究興趣也一般。
我自己的代碼能力比較突出,會更喜歡system這個方向。這個領域比較“吃”經驗,對代碼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跟其他技術的結合是也挺有趣的,例如現在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做的用戶個性化推薦,這里面都是要結合機器學習。
本科培養是很有限的,不管是學術還是就業都還達不到標準。就業市場對學歷一刀切的狀況也比較嚴重,除非是非常優秀的本科生,不然本科的學歷直接就業很劣勢。就說我身邊的碩士前輩們,他們的理論水平就會比較扎實,也有高水平的論文,對比之下他們的背景自然更有優勢。另外實習經歷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點,因為近幾年互聯網行業發展也不好,崗位少,所以理論知識、學歷背景、實習經歷都重要。
AI一直都是小眾的行業,算法崗只在最開始的兩三年里是一個比較蓬勃的姿態。現在,人才缺口在縮緊,招的人一直在減少。相同水平的兩個人,第二年入職的員工待遇就會比第一年差。不過,尖端崗位薪資一直在上漲。也許去年到今年是持平,但薪酬絕對沒有降。我認識的人也有拿到很頂級的offer,當然都是碩士博士了。這種頂級的offer在行業里變動不大。
據我所知,我是華為今年招的本科生里給的最高的。因為我是算法競賽的選手,市場比較需要,實踐經歷也比較豐富。而且南京大學的AI在國內一直保持著前三的水準。我拿到的offer也不多,大型互聯網公司只拿到了字節跳動和華為,騰訊去年沒有招人,但這情況已經算好的了。今年,在南大AI學院,總共三個大廠招聘,兩個offer在我手上,挺幸運,最后簽下的這個符合我的心理預期。
我們級有八十多個人,直接就業的同學不超過20%。就像前面說的,本科的培養很有限,AI專業非常需要深造。大部分同學要么保研,要么考研或者出國。我們學院保研率很高,差不多能到60%,升學的人占大多數。
畢竟,如果應聘算法崗,本科學歷連簡歷關都過不去。我也面試了十幾家公司,包括互聯網大廠和小公司,通過率也就30%左右,這還算是高的了。但是規模比較小的公司,給的待遇比互聯網大廠更高。最高的一家是量化投資行業,工作內容是用機器學習技術對股票市場做預測。
當下AI的學歷分層嚴重。互聯網大廠會要求本科985學歷,如果是跨出去做量化金融就會要求本科是華五院校。所以競爭的同學至少會是985以上的本碩水平。本碩又拉平在一個戰線,平均薪資不會超過30萬;但是博士的起步年薪40萬是很正常的。所以說學歷壁壘不低,博士相對于以下學歷,薪資有50%~60%的漲幅,畢竟博士和本碩屬于完全不同的知識水平。
對于想從事AI行業的同學,我還是想建議他們能深造盡量深造,不要亂就業。能保研就先保研,保不上就考研,如果考研沒成功再考慮要不要二戰。家庭經濟不錯的也可以出國讀書。
現在,哪怕是國外的頂尖名校畢業生,就業也不容易。我自己有關注到,今年普渡大學就業率應該不超過40%,而卡內基梅隆大學這樣全球最頂尖的計算機高校,就業率也就是60%~70%,這還是本碩一起的就業率。因此,不放低預期的條件下,這個行業最好能讀到博士。因為AI門檻很高,工業界和科研界融合非常緊密。
【2】“本科課程只是對AI的入門介紹”
楊勇智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 博士 計劃應聘國內高校
我碩士期間對機器學習比較感興趣,當時這個方向也比較熱門,所以在博士期間選擇了攻讀機器學習這個方向。我比較保守,家人朋友基本都在國內,所以在完成學業之后準備回國工作。我有過6年助教的經歷,喜歡講課,所以計劃畢業之后去應聘國內的高校老師,繼續做機器學習方向的研究和教學。
大部分AI專業的學生都會選擇去企業,這也是比較好的選擇。AI畢業的博士同學比較容易就業,像谷歌、微軟、特斯拉這種科技大廠并不會去搶AI(本科)畢業生,因為他們需要的是高精尖人才。
我一個學姐之前去谷歌面試,在四面的時候被淘汰了,原因是我們學校的知名度不高,或者專業方面沒有很強,最終錄取的是麻省理工的。其實這些企業的第一要義還是看能力,到了后幾輪面試的人,可能能力都差不多,就更傾向于名校的學生,這也可以說是為公司的利益考量。
前些年,美國企業把大量懂AI的人都招進去,這有些不計成本,隨著AI市場逐漸穩定,企業不再需要過多的人才,最近也一直在裁員。
今年就業壓力比較大,目前我周圍的同學還沒有收到offer,但是明年應該會是一個新興的就業環境。因為企業會持續找一些新人來擴充自己的團隊,只要我們自己能跟上時代的浪潮,找工作應該沒問題。
現在的工作都會涉及機器學習、數據分析,所以除一些科技大廠外,別的企業會更多需要AI人才。我認識一個化工化學博士,他對機器學習比較感興趣,通過自學去了一個信用卡公司做AI,也成為了一段佳話。
AI行業要求人才有較高的代碼能力和對行業發展潮流的把握。拿ChatGPT舉例,它以transformer這個模型進行架構,如果有人在ChatGPT爆火之前就用過2.0的算法做過項目,那么他就能夠在招聘市場中脫穎而出。自ChatGPT爆火了之后,越來越多的團隊開始做機器學習相關的內容。這種open AI的出現,相當于將機器學習推向了2.0時代,使得AI行業發展更加迅速。所以,我對AI專業學生的建議是,多看一些前瞻性的會議論文,通過做項目將這些前沿內容應用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ChatGPT不可避免會替代一些低端碼農,部分編程現在可以被ChatGPT完成。現在企業更多地需要一個有能力的項目經理,只要根據自己的項目框架去問ChatGPT,就會得到答案。我之前寫過一個程序,百分之八九十的代碼是用ChatGPT寫的,但是有關的想法和算法是我自己。
雖然從理論上講,AI的出現會使部分崗位被淘汰,但是技術和人類還是一種互相合作的關系,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來看,很多工作一時半會也不會被技術所替代。
一些學校設置AI本科專業,在我看來沒有什么意義,這只是計算機系的一個分支,可以在研究生階段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展。本科生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包括數學、代碼語言、計算機算法等等,打好這些基礎后才能真的深入地去學機器學習。即時有些學校開設了本科專業,其課程也主要是對AI的入門介紹,學生并沒有機會深入了解理論模型去復刻和應用。
此外,AI也不需要過多的人才去做研究,如果本科學生都扎堆去學習AI專業,行業并沒有那么多崗位去滿足。
資料圖
【3】“AI行業要求人的社交能力”
李銘涵 國防科技大學 博士 將就職北京某高校
在5年前,我就看到了AI未來的發展前景,于是在保研時選擇了城市計算這一方向。我們專業是在城市數據采集的基礎上,以智能化手段對城市的運行狀態進行分析,讓城市的動態變化都是可預測的,例如計算城市的交通人流、疫情暴發情況等。
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找工作,目前準備在高校做科研,未來長期的計劃是產學結合,最好能在AI領域產出一些比較有壟斷性的工作成果。
AI專業的本科、碩士、博士就業差別很大。本科生學習的內容過于寬泛。碩士學習的東西不太成體系,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尤其是編程。博士的學習更重視知識的體系性,專攻某一個具體的方向,比如自然語言、數據挖掘等。
所以,本科不太好找工作,一般是去初創公司或者一些初創公司基礎的開發類崗位。相比于本科和博士,業界對碩士畢業生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因為大廠的核心目標在于盈利,對科研崗的需求較少,部分碩士生的能力就可以滿足。
無論是博士還是碩士畢業,985名校學生就業沒什么問題,但是中等211及以下的普通學校,在AI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較弱,很難進入大型科技公司就業。
我周圍清華AI畢業的同學普遍是去了大廠或者國內外名校的博后、教職崗。這些同學好就業,一是在于個人能力很強,比如發表論文、參加競賽的成績很好;二是因為目前AI行業發展前景好,對人才的需求較多。
AI行業對人才的第一要求是編程能力,其次是社交能力。因為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AI行業里有各種利益關系需要處理。業界互聯網大廠的要求更多是項目能夠落地實施,并且能夠帶來收益。即使你在做項目時使用一個非常厲害的模型,但如果損耗大于收益,那也是不能落實的。而在高校做科研更多考慮的是學術理論上的創新型,就是文章發的多且質量高。
互聯網大廠給的薪資普遍較高,而高校教職的工資可能一開始并不如大廠,但其發展空間未必比企業小。當然,這些前提是個人實力足夠強,包括科研和實踐能力。
目前的市場需要去泡沫化。因為很多公司掛羊頭賣狗肉,并沒有真正實現智能化。比如一些算法和智能App,其實是后臺人員在操作,智能化只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假象,但是這種后臺崗位也是目前AI發展形勢下所需要的。現在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AI市場的泡沫化現象正在逐漸去掉,所以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在裁人。
未來的AI市場會有更多的機遇。從社會的長遠發展來看,AI可能會代替人力密集型的勞動,但它也必然催生更多就業崗位。比如在以后的智能社區中,養老問題可以通過智慧社區來解決。而這種龐大的智能社區,需要很多的技術人員去維護,包括網絡、裝備、算法上的改進。
AI的發展革命雖然會引發社會組織變革,但它也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因為AI一定是由人引導的,不能脫離人而存在。
現在國內有400多所高校開設AI本科專業,這會對大多數普通學生的就業產生沖擊。
對于打算讀AI專業的同學,我建議他們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興趣。其次,自己也要有足夠能力,包括編程和數學能力,然后才能更好地學習這個專業的內容。AI行業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在能力足夠的基礎上去引領行業的發展潮流,才能脫穎而出。
【4】“高薪的只是少數尖端人才”
張蔚 國防科技大學 本科 保研
我們學校是2018年開設的AI專業。我當時只是因為對AI有興趣,就選擇了這個專業。AI需要綜合運用多個領域的知識,包括數學、信息學、統計學、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等,不僅僅是用ChatGPT做個小程序,或者用AI軟件畫個圖這么簡單。
現在,AI已經對很多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比如說像醫療、交通、金融、教育、能源、農業。可以說,不管做什么行業,都能AI產生聯系,所以越來越多學校開設這個專業。
我未來的規劃還是想繼續深造。AI本科生學的東西太基礎了,業界用不到,本科畢業沒辦法找到什么好工作,這很現實。
我們學校AI本科的培養,主要還是通識性的教育,在這個行業入個門。而且像我在學校學的東西,其實都不是近10年的智能發展內容了,跟不上業界需要,業界要解決的很多前沿問題是本科學習遠達不到的。
像三維重建,2020年以前還沒有NeRF的時候,業界使用的還是傳統的激光那些方法。NeRF這個東西出來以后,傳統的昂貴的方法就能被簡單廉價的AI方法取代,只要一個普通攝像機拍幾張照片,拿個電腦計算一下就能出結果。
AI不是全行業都是大熱門,像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分析這些市場產品做得廣,經濟效益高、需求多,薪資會高一些;其他領域的市場需求也只有那么大,薪資也一般。高薪的是那些少數尖端人才,大部分還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5】“班上30人,18人選擇升學”
王蔚 長江大學 本科 讀研
我來自學校第一屆AI本科專業試驗班,專業全稱是電子信息工程(AI)。在三四年前,我從水產養殖轉至本專業。
由于我們專業開設比較特殊,所以課程除AI的理論知識外,也交叉一些智能硬件相關的課程,例如電子技術、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字圖像處理等等。因為我自己喜歡AI相關的東西,所以學習起來也會輕松一些。
我們班上有30人,其中18人選擇升學。AI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較高,大部分同學會選擇升學。我自己也收到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碩士錄取通知,準備在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方面繼續深造。我未來碩士階段的課程基本和本科差不多,只是研究的更深入,有更多的機會去參加項目。
出于自己的熱愛,我是有讀博士打算的,當然,如果碩士畢業有合適的公司和崗位,我也可能直接去就業。
我身邊參加就業的同學,部分去了國企單位如中國電信,基本和傳統的電子信息、計算機專業的工作重合,也有些去了一些AI相關的初創團隊,這些團隊需要擴充人才隊伍。整體來看,如果本科生想去大廠就比較困難了,這些企業更偏向一些名校的碩士、博士的畢業生。
在待遇方面,薪資還是不錯的。我自己有在深圳一公司實習過,崗位是AI算法工程師,主要AR/VR面部表情捕捉,月薪七千元。但是,本科生能拿到高薪的只是鳳毛麟角。
(除楊勇智外,其他受訪者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李曾卓 實習記者 司芒芒 徐浩宇
編輯 曾金秋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5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
頭條 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