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0月2日訊(記者汪崢 通訊員張亦丹)百年前中山大道的模樣、當年的民眾樂園、曾經的曇華林……國慶節期間,在武漢天地壹方南館5樓展廳,一場關于武漢城市變遷、城市更新的影像展,吸引不少市民來了解近現代武漢城市面貌的歷史演變。
這場展覽以“復調·重影:武漢城市更新踐行之路”為主題,陳列了多位攝影師聚焦武漢城市風貌的作品,他們以新舊影像為載體,通過照片對比,輔以文獻資料,直觀生動地展示了武漢中山大道、曇華林、漢口老里分和武漢天地在城市更新道路上的實踐成果。
在展陳的照片里,從建設的水塔、孫中山像到曾經的文華學院、民眾樂園和租界建筑,武漢城市的標志性地點建筑被一一展現。黑白影像記錄了這些建筑曾經的模樣,黑白影像旁則用彩色照片對比展現它們在當代社會的造型和功能,并配上文字介紹建筑的歷史變遷,觀眾從一幅幅照片中即可直接感受武漢城市的變化。
2日上午,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的研究生詹同學帶著相機觀看了這場展覽。她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自己正在準備創作展現武漢老街區的作品,這場展覽的主題正好符合自己的創作主題,便特意趕來觀看。她認為,展覽中黑白影像與彩色影像的對比,非常鮮明地體現了城市變化的歷史進程,對她創作作品具有啟發性。
據介紹,展覽共展出100余件作品,分為四個單元集中呈現。第一單元“動脈煥新:中山大道的新視線”,講述中山大道的前世今生,呈現地標性歷史街區作為城市脈搏的向心力;第二單元“文脈激活:風雨曇華林”,呈現曇華林作為武漢近代歷史及文化的縮影,如何通過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實現歷史文脈的延續,煥發新的生命力;第三單元“社區營造:市井里分情”,以規劃師的獨特視角解讀里分空間,以人文主義的關懷帶領觀眾思考傳統社區的空間再造;第四單元“格調復興:武漢‘新’天地”,以武漢新天地原址上九棟歷史建筑的保護利用為切入點,詮釋創意設計讓建筑重生,產業更新激發城市活力的可持續理念。展覽將一直延續至10月31日,市民可錯峰前往免費參觀。
據悉,該展覽由瑞安房地產和武漢市規劃協會聯合主辦,武漢市規劃研究院、武漢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和武漢武昌古城文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攝影:記者何曉剛)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