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茅介紹,我國市場主體從2013年的一天產生3.1萬到現在的5.2萬,我國的企業從2013年的一天產生6900家到現在的1.66萬家;我國的每千人企業數量也從10家到21家,翻了一番。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市場主體,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達到9960萬左右,預計在本月上旬達到1億家。
張茅同時也指出,現在,在企業注冊便利化方面仍然存在著問題。企業注冊時間還比較長,企業特別是拿到營業執照之后需要審批的事項還比較多,與發達國家相比,特別是與我們在世界經濟總量占第二位的情況相比,還不相適應。今年在這方面重點改革:
一是要全面推進“證照分離
”。在改革的時候進行“先照后證”,過去是拿營業執照之前有若干的審批項目,經過大幅度精簡,有些是取消了,有些是變到營業執照之后,企業注冊登記之前的審批只有32項,是最大公約數。涉及到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的、社會安全的,比如要辦一個銀行,辦一個防爆器材都需要進行事先審批,辦一個餐飲,衛生也要審批。現在看,仍有拿到營業執照之后審批比較多的現象,出現了“有照不能營”的情況。過去,實行了“先照后證”“多證合一”,現在怎么又出來“證照分離”了呢?實際上“證照分離”就是進一步簡化營業執照之后的行政審批。
二是大力推進全程注冊的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
。現在,我們已經開通了全程電子化,你完全可以人不到工商部門就可以登記企業,而且也可以領取到電子營業執照。剛才大家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到我們有的企業不太習慣,企業總想掛一個營業執照,說明我是有營業執照的合法經營。其實你領電子的和紙的執照都可以,電子的更方便,你到網上一查,現在已經開通這個渠道,只要企業選擇,完全可以全程電子化和不見面的審批。
三是企業名稱核準問題。
因為我們國家企業現在數量比較多,3000多萬企業,名稱登記完全靠政府來審批效率確實比較低。所以我們現在放開了各省的企業名錄庫,由企業自主選擇,沒有重復的就可以自行登記,這樣就進一步大大提高效率。
四是進一步簡化市場退出機制。就是大家常說的“能生不能死”,企業退出比較麻煩。
我們要進一步在以前工作的基礎上,加快企業退出市場時間,也是為企業提供方便。現在世界銀行評估我們,主要是北京、上海為樣本,我們的企業進入時間是22天,有些地方比這些還短,有些地方3、5天就可以注冊一個企業,有些地方當天就可以注冊一個企業,但它抽取的樣本是22天。
張茅說,在企業注冊便利化方面,我們改革空間還很大。我們計劃在今年在北上廣深等有條件的地方壓縮到OECD(世界經合組織)國家的標準就是8.5天,達到世界上的中上先進水平,有些地區可能時間上比這個還短,我們以8.5天為目標,大幅度壓縮企業進入時間。到今年年底的時候,起碼在北上廣深和其他更多有條件的地區達到這個水平。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