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跑腿已于近期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由58產業基金領投、優多資本跟投,融資規模達數億人民幣。
沉寂良久的同城即時配送行業,又生新變。
據國家企業公示系統顯示,UU跑腿已于近期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由58產業基金領投、優多資本跟投,融資規模達數億人民幣。
事實上,同城即時配送行業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沒有融資消息。在百余家配送項目經歷了數年激烈的競爭后,市場已經出清,行業中小腰部企業紛紛關停,頭部企業和項目均已走出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留存至今的,基本已經是行業內的翹楚。
至今行業內,以UU跑腿、閃送等為首的項目均已進入了深耕階段。與此同時,頭部項目的融資節奏也開始放慢。今年3月,閃送完成D++輪融資,而它的上一輪融資還是在“百腿大戰”期間的2018年。
相比之下,UU跑腿的融資節奏一直是穩扎穩打。剛剛完成的B+輪融資,是其第五輪融資。過去,UU跑腿的融資不緊不慢,并未參與融資車輪戰。仍能堅持至今,或許與其強大的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相關。
據媒體報道,UU跑腿在2017年就已經率先實現百萬級盈利。如今,伴隨流量獲取成本的高企,業內玩家獲客成本都在上升,即便是背靠順豐的順豐同城,也在流血巨虧。有業內人士曾就行業內幾家頭部項目進行對比,發現UU跑腿憑借自身的媒體運營等創新模式,獲客成本僅為行業平均獲客成本的五分之一。
能在今年資本寒冬拿到融資,與UU跑腿以運營能力撬動市場的差異化競爭息息相關。
逆勢再獲資本青睞,UU跑腿能耐幾何?
分析UU跑腿拿到融資的原因之前,先看一下當前的投融資市場現狀。
2015年前后,伴隨著雙創政策的出臺,同城配送行業應運而生。以UU跑腿、閃送等為首的項目,都在一邊摸索、一邊進行市場培育,打造了“即時配送”這個新興的藍海賽道。
當時,一級市場的投資方開始將大把的資金投入到互聯網領域。資本助推之下,即時配送行業很快就進入激戰。最火熱時,業內有百家相關項目在一個領域內貼身肉搏。
時間走到2018年,《資管新規》的落地導致了投資機構普遍存在募資難的問題。錢袋子的緊縮,促使VC/PE在項目選擇、投資行為上更加謹慎,操作上也從傳統的遍地撒網向狙擊式精準投資轉變。也就是說,投資機構們會更加關注行業頭部項目。
也正是在這一年,即時配送行業開始回歸理性,大批項目因融不到資而關停。但即便如此,UU跑腿仍在2018年拿到了B輪融資。事實上, UU跑腿在當年就已經實現了盈利。
緊接著,長達兩年的疫情,讓投資機構更加專注于 “確定性”投資。在投資時,投資機構的關注點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市場規模和天花板
截至2020年,國內即時配送的用戶規模已達5.06億人、同比增長20.19%,年訂單量達210億,五年復合增長率為46.0%。預計到2024年的年訂單量將進一步增至643億單,5年復合增長率達32.3%,逐漸形成一個規模近萬億的藍海市場。
二、項目團隊和數據
不同于閃送專注一線城市,UU跑腿發源于鄭州、深耕于鄭州。也正是得益于這一基因,讓UU跑腿在2016、2017年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時候時,采取與一線城市的項目錯位競爭的策略,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優勢競爭格局。
截至目前,UU跑腿在鄭州、西安等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均已實現了絕對競爭優勢和城市盈利。
通過采取先發展周邊準一線城市的策略,使得UU跑腿避開了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高補貼一線城市,同時兼顧深耕其他周邊城市。
有廣闊市場和市場占有率的保證,加之不需要高補貼的低成本獲客能力,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場打法,這是投資人選擇UU跑腿的最終邏輯。
群雄逐鹿,同城配送行業一九分化
據了解,前海母基金也參與了本輪投資。前海母基金是業內知名的大型行業化母基金,能得獲得它的投資,足以佐證UU跑腿的優勢地位。
從競爭格局看,行業已經呈現一九分化——巨頭生存、中小項目關停。目前,市場上已經形成兩個派別,為首的是以美團配送為主的互聯網巨頭。過去,通過自身的流量優勢,這類項目得以覆蓋更多B端商戶和C端用戶。緊隨其后的是獨立的第三方配送平臺,其中既有順豐同城這樣快遞系出身的選手,也有閃送、UU跑腿這樣根紅苗正的即時配送玩家。
相較之下,第一類項目的優勢,在于背靠大廠的流量優勢。而獨立的配送選手的優勢則在于配送服務。
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21年最新行業榜單數據顯示,即時配送TOP10 分別為美團配送、達達快遞、蜂鳥即配、順豐同城、菜鳥直送、UU跑腿、閃送、多點配送、叮咚買菜和本地生活。
截至目前,美團配送所覆蓋的市場區域已經超過全國2800個市縣,騎手數量也近400萬。而達達快送,得益于京東到家的強大流量支持,已覆蓋全國超1600個市縣,線下活躍門店超11萬家,服務超5100萬個活躍消費者。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然第一類項目背靠大廠,但也并非沒有煩惱。比如,背靠阿里的蜂鳥即配近年表現不佳,在長期與美團外賣的競爭中,二者的差距越來越大。有業內人士認為,因受阿里被罰等事件影響,蜂鳥即配近兩年也越發低調。
而在第三方配送陣營中,順豐同城依靠順豐速運的業務加持,在2年的時間內攻城略地。截至今年5月31日,順豐同城平臺注冊騎手數量超280萬,注冊商家數量達53萬,用戶數達1.26億,合作的品牌客戶達2000多個,全國網絡覆蓋已突破1000市縣。
這一背景下,閃送、UU跑腿這些沒有“大腿”可依的同城配送玩家,如何建立自己的優勢壁壘?如何在強敵如云的賽道殺出重圍?讓我們拭目以待。
基因決定命運,服務決定未來
事實上,雖然即時配送行業群雄爭霸,但提到這個行業,商家、用戶第一個想到的還是閃送、UU跑腿這樣的三方配送平臺。
原因是,基因不同所致。而基因決定了應用的場景。
在餐飲配送方面,美團、餓了么擁有相當大的權重,在于這兩家企業就是依靠餐飲配送起家的。而達達則是依托于京東自身的業務。這種模式是否無懈可擊?
美團、滴滴等平臺的高抽傭,在今年引起了大規模的討論。一些連鎖品牌的餐飲商家,已經開始啟用三方平臺完成配送,就是不想過度依賴外賣平臺。
尤其在疫情影響下,利潤更薄的餐飲行業,已經無法支付平臺傭金。一些餐飲項目開始設立自己的外賣小程序和私域流量,而通過三方配送平臺提供配送,就成了一個完美的選擇——既不依賴平臺,又能積累自己的餐飲數據,還可以省去一部分費用。
三方配送平臺自身的優勢在于,其出發點就是強烈的同城配送需求,和即時到達的訴求。而這一出發點,就道出了這類平臺未來發展的命脈:如何更快的滿足需求,以及如何觸達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在速度方面, UU跑腿通過六年的運營已經開發了一套精密的算法,通過基于大數據實時分析能力,實現訂單需求和運力分布的事態感知,并通過機器學習,實現訂單需求的精準預測。即時配送行業最大的痛點就是沒人接單,履約率不高。而通過這種算法能力,讓發單接單更便捷,提高履約率。解決了這一問題,下一個難點就是通過精細化的運營,并觸達更多消費者。
在這一點上,UU跑腿具備獨特的優勢。
早在2018年,UU跑腿就開啟了短視頻營銷之路,成功孵化了跑腿界彭于晏、UU跑腿企業號等多個賬號,利用平臺紅利獲取了巨大的流量。
通過IP矩陣,UU跑腿粉絲已經超過2000萬,是競爭對手的20倍。這種獨樹一幟的新媒體營銷方法,讓UU跑腿能以更低廉的價格完成獲客。
更值得一提的是,UU跑腿將旗下的配送人員親切的稱為“跑男”。不同于其他平臺對配送人員重算法、輕運營的模式,UU跑腿更加注重跑男社群的運營服務,這就使得UU跑腿能積累更多的配送人員,有更強的聚合能力和執行力。
將跑男放在第一位,不僅保證服務質量,也促進履約率的提升。
近兩年,UU跑腿提供的服務范圍也是更加多樣化,除了幫送幫取幫買等傳統跑腿業務,UU跑腿還提供更加細致化的排隊、家政、萬能幫幫等服務。平臺上,可以買花、買蛋糕,也可送文件、取鑰匙,還可以搬家、做保潔……在產品和跑男兩方面的深度運營,加之新媒體營銷的獲客,這些都是UU跑腿的隱形壁壘。
回到資本層面,58同城這樣的產業資本入股,勢必會為UU跑腿引入更多同城生活的戰略協同資源。這一次,有了更強的資本助力,同城配送行業的排名,或許將發生新的變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