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赴香港特派記者組】本月8日,內地與香港多個口岸開始分階段有序恢復人員正常往來,這是時隔近3年后,內地與香港通關有序復常邁出的第一步。通關被香港各界視為一份“新年大禮”,而在所有為此歡呼雀躍的人中,旅游從業者無疑是最激動的群體。
2022年前11個月,內地訪港旅客合計30.8萬人次;而在2018年,這個數字是495萬。16倍的差距讓香港的旅行社、大巴公司、商場、藥店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沒有內地旅客到來的日子里,裁員、降薪、關店甚至倒閉幾乎每天都發生。不僅如此,在其他行業受到疫情沖擊前,2019年下半年的“修例風波”就已經讓香港的旅游業承受了巨大壓力。
【資料圖】
通關讓香港旅游業看到希望。《環球時報》記者在香港采訪期間,旅游業界人士均對內地游客的重新到來充滿期待,并正摩拳擦掌、加速準備。香港旅游業議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業界對通關期待已久,有關的利好消息為旅游業發展打下了強心針,讓業界見到真正的復蘇曙光。”
“我已經3年沒有說普通話了”
2022年6月19日,曾是香港著名旅游地標、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稱的珍寶海鮮舫在中國南海沉沒。這座在香港開業近半個世紀、被拍攝進《食神》《無間道2》等電影中的食府也沒能敵過疫情,在2020年3月后再未恢復燈火通明的景象,虧損額據報道超過1億港元。在沒有企業愿意接手的情況下,珍寶海鮮舫被拖離香港,千米深的海底成為它的最終歸宿。
珍寶海鮮舫的遭遇讓香港的一些旅游業者頗為感慨,因為在過去3年多時間里,他們也在努力避免“沉沒”。過去3年中,香港旅游業者的數量也出現了顯著下降。
能夠堅持到通關的旅游企業和從業者也經歷了無比艱難的時期。顧女士是港中旅在紅磡一家門店的員工,她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受疫情影響,她所在的門店3年來的內地旅游業務幾乎降為0,機票、景點門票等票務業務也大幅減少,“原來真的很忙的,以前我不會這樣和你聊,哪里有這么多時間,后面會排著長長的隊伍來咨詢。”
“我已經3年沒講普通話了。”香港旅游促進會總干事崔定邦9日見到《環球時報》記者后說道。“2019年夏天‘修例風波’發生后,內地旅客來港旅游就已經停滯了”,崔定邦說,“這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很難有公司能承受這么長的業務停滯。”
特區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9日告訴《環球時報》,2018年,全港的零售業2/3依靠本地市民消費,1/3是境外旅客消費。在這1/3中,內地旅客的消費占到八成。而過去3年中,內地旅客的數量幾乎為零,零售業面臨很多困難,很多公司為了經營下去,不得不裁員或關閉分店。
旅游業面臨的困難在接受特區政府資助的時候也得到側面反映。以特區政府2022年2月宣布的第七輪資助計劃為例,共有約1530間旅行代理商、約17570名旅行代理商職員、導游或領隊、約3310名旅游服務巴士司機,以及已提交申請并經審核符合資格的酒店獲得了共計2.64億港元的現金補貼。
這場世紀疫情對香港旅游業的影響是肉眼可見的。在尖沙咀、旺角等此前游客常到的地方,《環球時報》記者沒有看到往日游人如織的熱鬧景象。海港城曾經是內地游客赴港的購物勝地,門前等紅燈的人群一度要被擠到馬路上,如今一排都站不滿。位于維多利亞灣天星碼頭的富豪雪糕車是香港的一大特色,游客們往往會排隊購買雪糕。9日,《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輛雪糕車前無人問津,車身也顯得有些破舊。
尖沙咀的加連威老道曾聚集多家藥房,這里的龍城大藥房一度是內地旅客的“必去購物點”,不僅售賣藥品,也銷售保健品、化妝品。但附近商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疫情暴發以來,加連威老道的藥房接連關閉,往日的熱鬧不再。《環球時報》記者9日也看到,加連威老道尚在營業的藥房生意一般,一些藥房無人光顧,偶有顧客也只是買一些常用藥品。一家藥房的玻璃外墻上擺滿藥品,但每一盒下面都貼著“買一送一”的標簽。
在旺角,一家藥店老板見《環球時報》記者是內地人,忍不住訴起了苦:不久前,她丟棄了幾百罐奶粉,它們曾經受到內地旅客的青睞,但3年過去,這些奶粉已經過期了。
口岸載有旅客的列車駛出隧道,香港旅游也看到光明
“過期奶粉”即將成為過去式,香港的商店正在加緊備貨。“我們得知中央批準1月8日兩地逐步通關時非常高興”,邵家輝說,從上周開始,他認識的一些零售企業已經在加大力度聘用人手,同時準備更多貨物,以待內地旅客赴港。
《環球時報》記者9日從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了解到,自1月8日凌晨起,赴港簽注已開放網上預約。現在以探親、商務、旅游為目的的赴港簽注已均可正常辦理。
期盼已久的一天終于到來,通關對于香港旅游業者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從落馬洲口岸開往九龍的港鐵會經過一段長長的隧道,當載有旅客的列車8日從黑暗中駛出時,香港的旅游也看到了光明。
“其他地方的旅客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地旅客”,崔定邦說,這次通關令整個業界都很開心,他已經計劃下周前往深圳與同事開會研究方案。
盡管闊別已久,但香港仍是內地旅客心目中的首選出境旅游目的地之一。在國家衛健委去年12月26日宣布將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某在線旅游平臺上香港旅游相關搜索量瞬時上漲379%,內地往返香港的機票搜索量瞬時上漲287%,香港酒店搜索量上漲163%。另一家在線旅游平臺的數據則顯示,12月27日至1月7日,內地飛往香港機票的預訂量環比同期(11月26日-12月7日)增長3.8倍。
業界預測旅游數據春節后逐步恢復,香港準備好了嗎?
不過,通關并不意味著香港旅游業面臨的所有難題都能迎刃而解,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人士均強調,內地旅客重返香港需要時間。邵家輝說,業內依然在關注通關后的情況,這取決于兩地后續對配額的調整,也要考慮香港本地醫療體系的能力。
根據特區入境處發布的數據,8日通關首日,前往香港的內地旅客約5000人次,與每日約6萬的配額仍有較大差距。特區立法會議員(旅游界)姚柏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內地旅客赴港旅游不太會出現一個“V”字反彈,目前春節期間酒店預訂等數據并未出現明顯提升,可能要在春節后才會逐步恢復。
與此同時,旅游業界尚未完成“香港準備好了嗎?”的回答,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從業者的流失。崔定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從業者已經找到新的工作養家糊口,并且待遇并不差。近期,香港旅游業組織聯盟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為配合業界復蘇,希望政府制定政策挽留人才,包括發放復工獎勵或津貼、設立導游服務費,令收入受到保障。
除此之外,重新吸引內地旅客要做的事情依然很多。姚柏良表示,未來香港旅游要轉向追求質量。“自由行開放后的十幾年,旅游業被寵壞了,不需要去做什么創新”,姚柏良說,但現在必須要改變,要依靠會議展覽、文化體育盛事吸引游客,同時做好深度游路線。
姚柏良說,過去內地旅客到香港就是購物,到傳統的幾個景點打卡,但香港旅游遠遠不止于此。香港有很多有本地特色或歷史故事的旅游資源,過去3年大家也在挖掘這些資源,例如綠色旅游,香港的郊野公園、西貢的世界地質公園都很值得一去。崔定邦則提到,香港近年來大力發展的西九龍文化區也將吸引內地游客,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都是疫情期間建成開放的。
邵家輝建議稱,香港需要首先向內地旅客講清楚:2019年的情況已經完全轉變,香港歡迎內地同胞的到來。此外,香港還需要下大力氣開展宣傳活動,吸引內地以及全球的旅客來港。
“香港準備好了嗎?這個問題相當于一個專業的足球運動員,如果有3年沒有打比賽,是需要時間去恢復的。但只要大家還是喜歡足球賽,相信球員恢復的時間就會很快。”香港經濟學家梁海明說。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8
頭條 23-01-08
頭條 23-01-08
頭條 23-01-08
頭條 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