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網傳昨天武漢一公園里有幾位女子穿漢服,被工作人員誤識為她們穿的是日本和服,遭到反復驅趕。那些工作人員分不清漢服與和服,輿論不爽。該公園后來解釋不全是那么回事。不管實情如何,此事讓老胡想到,我們社會當下在如何對待日本元素的問題上搞得有點太緊張了。我想說,小日本不值當我們如此用心關注它,跟它慪氣,那樣做有點太抬舉它了。
中國現在最大的戰略博弈對象是美國,日本只是美國的仆從。中日力量對比已經發生歷史性轉變,如今中國大陸的 GDP 已是日本 3 倍多,這個差距已經相當于 2000 年時大陸與臺灣的力量對比,當時大陸 GDP 就是臺灣的三倍多。今天日本雖然仍有不少技術強于中國,但 2000 年時,臺灣的很多技術同樣強于中國大陸。而如今,中國大陸的航天航空技術、電動汽車技術、互聯網應用技術等很多領域已經超過日本,我們一年這么大的運載火箭發射量,形成可靠的北斗系統,我們的高鐵和高速公路網絡、國民總財富,更不要說由強大核力量和常規力量組成的國家武裝力量,這些都是日本國家實力不可同日而語的。
中國大陸社會今天看日本就應該像二十多年前看臺灣一樣,充滿自信。當年日本侵略、壓迫給我們造成的民族悲情不應繼續是我們同日本打交道的主導情緒。我們再也不用恐懼日本,當中日發生新的摩擦時,我們對日本的一部分恨完全可以轉變成對它的蔑視。調整我們對日本的認知和情緒是中國面對日本在心理上徹底站起來的必要步驟。中國已經很強大,我們看待對手的眼光和感受也應從此不同。
▲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從 2012 年的 9.8 萬公里增長到 2022 年的 15.5 萬公里,其中高鐵從 0.9 萬公里增長到 4.2 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圖源:央視新聞)
我看到一些激進的說法,認為日本在用它的各種文化符號向中國滲透,下一盤 " 戰略大棋 ",這真是太高看已經連續衰落幾十年的日本了。這個隔海相望的鄰居前所未有契合我們送給它的那個 " 小日本 " 綽號,它如今能做的就是盡力守護自己尚存的局部領先和驕傲。只需中國一條南北貫通的高鐵,就比日本全境的新干線還要長,中國一年汽車的銷量是日本的好幾倍,中國軍費也是它的好幾倍,這個日本拿什么對中國戰略逆襲?
我勸那些繼續 " 恐日 " 的人們,多一些現代中國人的自信吧。讓我們把絕大部分戰略心思都用到美國方向,讓我們同時相信,沒有一個美國盟友敢于死心塌地做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急先鋒,敢冒風險打頭陣,所以咱們要在與日本的具體摩擦中拎得清它們的戰略輕重,不要把中日之間的沖突都當成全局性的。從長遠看,在一定程度上穩住日本,減少來自它那個方向的干擾,把我們更多的精力用到對美博弈的方向上,這應當是咱們中華民族大智慧的一部分。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7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