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實應屆生就業?生育支持政策有哪些?教育領域有哪些新變化……每年全國兩會,不少關注青年、聚焦民生的議題都會引發討論熱潮。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國青年報社《參數》節目組邀請多地記者站記者走上街頭,用鏡頭記錄下各地青年對于全國兩會的關注和期待。
(資料圖)
“希望兩會更多關注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障”
中青報·中青網多地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發現,青年普遍對全國兩會有較高的關注。他們面對鏡頭吐露心聲、共話期待。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全國兩會青年期待調查顯示,就業創業是位居關注度前列的兩會議題,在街采中,這也是青年談及較多的高頻詞。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今年兩會我更關注就業方面的議題。”在北京街頭,一名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對著鏡頭說道。目前正在實習的她感覺符合預期的崗位比較少,雖然她傾向于靈活就業,但父母比較擔心社保繳納問題,“希望兩會更多關注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障”。
“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比較困難。”一名四川的大學生對記者表示,找工作要考慮很多方面,地域、工資、工作強度等都需要考慮到,而且就業中的性別歧視依然存在,“女生找工作更加困難”。
一名就讀于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也關注到了就業歧視問題,“現在有些實習招聘信息,仍會強調需要男生,希望能消除‘卡性別’的現象”。
在江蘇南京的新街口,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說,希望國家加大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幫扶,提供更多面向應屆生的就業崗位。
一名來自廣西的創業者,則希望有更多的創業支持政策。開著一家奶茶店的她,在創業初期,為辦理營業執照跑了不少次,“希望在創業前期,辦理相關手續的流程能簡化些。希望政府能搭建青年創業交流共享平臺,讓資源能夠充分利用”。
“讓租來的房子也能住得安心”
“對于想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住房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先安居,才有后面的美好生活。”廣西一名從事旅游行業的年輕人表示,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各大城市解決年輕人住房難的重要舉措,但她覺得身邊了解這一政策的朋友并不多,“什么人符合申請條件,有哪些流程,希望能加強這方面政策的宣傳和普及”。
四川的一名大三學生提到畢業租房的難處,“學生缺乏社會經驗,了解的信息有限,找中介的費用較高。找房東租房,又擔心隨時被要求退房。希望能夠落實租購同權政策,讓租來的房子也能住得安心”。一名四川居民也期待今年全國兩會關注住房議題,比如調整住房貸款利率,加大公租房投入等,為年輕人提供更多住房保障。
一名在江蘇讀醫學專業的學生對全國兩會的醫療衛生議題格外關注,尤其是中醫藥的推廣和應用,“期待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中醫藥治療方法的普及,不斷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讓中醫藥惠及更多人”。
一名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青年期待全國兩會更加關注加強醫療體系建設方面的議題,目前他的父母每年都能享受到免費體檢,以及慢性病的定期跟蹤診療,“期待基層醫療隊伍越來越強大,服務能力越來越強,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從“老幼兩頭”為年輕人減輕后顧之憂
青年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家庭的頂梁柱。中青報·中青網多地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發現,期待全國兩會關注養老和托育的問題,減輕年輕人后顧之憂,同樣是呼聲非常高的內容。
在新疆烏魯木齊的大巴扎步行街,一名年輕女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身邊很多朋友不敢生孩子,一方面擔心生育影響工作,加重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擔心帶孩子的問題。“期待兩會在生育上給予更多政策支持,比如讓男性休護理假,參與到孩子的陪伴和照顧中去,社區為產后女性提供支持,加強心理疏導,同時在托育上發力,減輕雙職工家庭的照顧壓力”。
廣西一名從事文職工作的年輕人也說,自己到了要孩子的年紀,但覺得養孩子對不少家庭來說,會有較大的經濟壓力,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大,也擔心生完孩子后,沒有時間悉心照顧,影響孩子成長。他希望能給予多孩家庭更多生育政策支持,比如提供資金補貼或相應的福利待遇。
在北京,幾名小學生家長在街采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雙減”話題,如何提質增效、促進孩子全面成長是家長普遍關心的。一名家長說,自家孩子平時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比較多,戶外運動少。他希望學校能多給孩子開展戶外活動,增加趣味性。另一名家長則希望在課后托管時,可以適當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放羊”。
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多,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也是很多年輕人關注的議題。一名北京姑娘覺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老年人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爺爺奶奶90多歲了,不會用微信、支付寶,也不會線上掛號,去醫院看病會有困難”。
廣西南寧的一名年輕人,最近在為家中老人考察當地的養老院,但她發現公立養老院比較少,私立養老院價格又比較高,“算下來一個月7000-1.7萬元,對普通家庭來說負擔很重。”而且她注意到,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缺乏明確的規范和準則,“希望對從業人員加強培訓和規范,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讓老人過上體面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感謝廣西記者站記者謝洋、通訊員覃天虹,四川記者站記者王鑫昕、通訊員汪龍華,江蘇記者站記者李超、實習生尤強、曹偉,新疆記者站記者王雪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見習記者 王志偉 徐丹陽 白楊 來源:中國青年報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