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7·20”特大暴雨及連續多次全省性降雨過程影響,河南省秋作物適時收獲騰茬、麥田適期整地播種遇到較大困難,在安陽、鶴壁等豫北地區,冬小麥推遲播種。目前的苗情墑情咋樣?記者近日走訪了滑縣、浚縣兩個產糧大縣一探究竟。
滑縣:做好麥播 春管主動
行走在滑縣的廣袤沃野上,綠油油的麥苗隨風搖曳,田間零星有農戶忙碌的身影,農戶在施肥、澆灌。
小麥全面返青,為何不見農戶繁忙的身影?面對記者的疑問,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羅俊麗告訴記者:“麥種時打好基礎,春管就占據主動。目前滑縣一、二類苗占94.9%,三類苗只占5.1%,苗情好于預期。所以我們現在是分類指導,一、二類苗目前還不需要管理,因為底墑好、養分足;重點做好三類苗的田間管理,促進弱苗轉壯,為爭取今年夏糧豐產搭好架子。”
據了解,去年滑縣小麥播種面積達181.2萬畝。受強降雨和洪水的影響,全縣小麥播種期整體比往年晚7天至10天,針對這種特殊情況,滑縣開展了“干群齊上陣,播麥保民生”行動,一方面帶領群眾開溝排水、犁地散墑,一方面宣傳抗濕麥播技術,指導農民通過“以種補晚、以好補晚、以密補晚、以肥補晚”做好小麥播種工作。
常言道:“小麥要豐產,七分種三分管。”“去年麥播期間,我們一直跟農戶宣傳,先要整好地、散好墑,等到土地適宜再播種,前期選好品種、施足底肥,后期再做好田間管理,來年豐產大有希望。事實也正是如此。”羅俊麗說,雖然越冬期三類苗占比達33.8%,但得益于良好的冬季生長條件和到位的田間管理,三類苗轉化升級了28.7%,小麥整體苗情向好。
由于地處蓄滯洪區,種糧大戶王付強的田地是滑縣農技專家關注的重點。王付強通過土地流轉種了1000多畝小麥,但由于去年秋播期間地塊積水嚴重,造成麥子播期推遲到很晚。
在小鋪鄉界河路村的麥田里,王付強正帶領6位婦女揭開地膜。相鄰的一塊麥田里,噴灌設施正在均勻地噴灑著水花。“眼前這塊麥是去年12月6日才種下的。由于播種期晚,縣里農技專家就建議我采用冬季地膜覆蓋技術,增加晚播小麥的冬前有效積溫,加快小麥生長發育進程。”王付強說,“現在氣溫回升,我就趕緊揭開地膜,等小麥適應了外面的天氣,再按照專家指導,加強水肥管理,及時噴灑葉面肥,讓小麥長勢趕上去。有了專家的指導和政府的支持,我對今年小麥的收成充滿信心。”
浚縣:田間春管忙 農田建設緊
在浚縣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核心區,遠處渣土車頻繁往返,挖掘機在溝渠旁清理泥土,部分溝渠已鋪設好紅綠相間的透水磚。近處,種糧大戶周位起正在農田里忙著噴灑返青分蘗肥,一架植保無人機從南飛到北、再從北到南,不到半小時,50畝耕地已經噴灑完畢。
“由于去年底墑比較好,田間的大型指針式噴灌機被洪水淹壞無法使用,這片麥田沒有‘喝’冬灌水,所以現在小麥看著有點蔫兒。今天過來噴灑返青分蘗肥,促進弱苗轉壯,接下來就要著手進行澆地了。再過十來天,你再來看,肯定是綠油油的一片。”周位起說。
據了解,去年浚縣小麥播種面積達103萬畝。“受去年強降雨的影響,全縣小麥播期總體推遲,部分地區播期偏晚,小麥苗情總體長勢較往年偏弱。”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董文全告訴記者,浚縣全年耕地受災面積達88萬畝,冬小麥播種期也因此延遲25天左右。目前全縣小麥一、二類苗的面積只有30%。
針對三類苗占比高,浚縣開展了“科技壯苗”行動,農技專家來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如何加強田間管理。截至3月1日,浚縣農業農村局共派出11個技術指導組下鄉指導促弱苗轉壯,累計技術培訓78場,62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5萬份。
除此之外,董文全說:“我們縣購買了大批有助于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等,規模覆蓋全縣88.8萬畝二、三類苗耕地,現在藥物已經發放到農戶手中,讓農戶根據自家小麥生長情況適期噴灑。進入小麥養分和水分的需求高峰期,督促農戶抓緊時間進行澆水施肥,加強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確保豐產豐收。”
但去年洪水的影響依舊存在。一臺長達400米的大型噴灌機停在田間無法使用,洪水淹泡致使電腦控制系統損壞。周位起說:“去年洪水破壞了很多農田基礎設施,但經過一個冬天的災后重建,現在在這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核心區,道路暢通了,井也打好了,成行的樹木重新種上了,排澇能力更強的溝渠正在建設中,電線線路主體已經架設完畢。雖然灌溉需要自己架設從變壓器到水井的電線,但是已經不影響澆地了。”
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浚縣堅持“藏糧于技、藏糧于地”。去年洪災之后,浚縣謀劃申報了2022年度23.78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建項目、53.1萬畝高標準農田災后重建項目和3萬畝高標準農田災后修復項目。目前所有項目工程主體已經完工,等項目建設完成后,全縣高標準農田面積可達到88.91萬畝,預計提升糧食產量2651.5萬公斤。
截至目前,浚縣30萬畝示范核心區已建設完成橋梁41座,硬化溝渠面積25萬平方米,綠化樹木1700余棵,新打機井156眼,新建機耕路15公里。見證著施工人員的忙碌身影,一片田面平整、格田成方、綠化成行、灌排能力更強、智能水平更高的升級版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正重現在人們面前。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培奇 王帥杰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
頭條 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