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疫情下,不少市民處于居家狀態。特殊時期,居家生活遭遇磕碰、摔倒、燙傷等意外發生,學會“自救”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居民生活中容易遇到的一些“小狀況”,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院區急救中心劉奇教授、光亮教授為大家送上系列“自救”小妙招。
專家建議,意外受傷以后,首先不要驚慌,應初步判斷一下傷勢,重點關注是否有出血、骨折、神經血管損傷等表現。對于很淺、面積較小,污染不重的傷口,可用生理鹽水或者清水沖洗干凈,碘伏涂抹傷口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后用干凈無菌紗布包扎好,較小的傷口消毒后貼上創可貼即可。處理好以后,保持傷口清潔干燥,不要沾水。若傷口較深、面積較大、有異物殘留、活動性出血等狀況,則需要盡快壓迫止血、包扎,盡早就醫。
對于出現摔倒、扭傷之類的情況,比如常見的腳踝扭傷、腕關節扭傷等,首先看受傷部位有無畸形、異常活動,是否能自主活動,疼痛腫脹是否明顯等。對于沒有畸形和異常活動,能自主活動的、較輕的扭傷,可采取盡量臥床、患肢抬高制動、24小時內給予冰敷消腫等簡單易行的方法,有條件的可外用紅花油、云南白藥噴霧劑。若發生骨折可簡單牽引復位、捋直力線、臨時夾板固定,然后盡快就醫。
另外要格外注意防止老年人摔倒,老年人摔倒極易發生髖部骨折以及腰椎壓縮骨折,這對老年人來說,后果較為嚴重。對老年朋友來說,對于不可避免的摔倒,盡量用手撐地,避免髖部及腰椎的直接摔擊,從而增加緩沖,最大限度減少傷害。
對于燙傷,盡快用冷水持續沖洗20分鐘以上(避免將冰塊直接置于燙傷部位,以免造成凍傷),直到局部疼痛基本消失,局部用燙傷膏涂抹即可。如果發生水泡,可用注射器將泡液抽出,使泡壁貼回到燙傷部位,快速結痂。若發生嚴重燙傷,則需盡快就醫。
專家建議,為應對意外,建議大家平時一定要準備一套家庭急救包、家庭小藥箱,方便需要的時候使用。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