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自從下學以后,就跟著老一輩人做生意。可以這樣說,大半輩子都過去了,我把青春和理想都融進了這一碗湯里,大家伙吃得開心、喝得過癮,我心里踏實多了!”適逢傍晚,在管城街上的宋老三“蘇肉”老店,許昌顧客帶著老人順路來到這里,盛上一碗熱湯,吃得有滋有味。
飯店老板海文芳說的“下學”就是學校畢業,開始學著做生意。掐指一算,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宋老三“蘇肉”老店至少也有“40歲”的“芳齡”了,難怪人們愛上了“這碗湯”。
熱愛是奮斗的引路人,勤勞讓生活更有味。海文芳,是法院東街老門老戶。這一地帶,正是鄭州市中心城區和老城區,商貿繁榮,生意興隆,人們依靠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頭腦,搞經營做生意,養家糊口,繁榮經濟,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海文芳從學校畢業之后,分配到工廠上班,企業改制后成了“下崗工”,她沒有因此心灰意冷,瞄準生活的新起點,點燃生活的新希望。在隨后的幾年里,她趕上改革開放的春風,同大多數城里人一樣,人家下海經商做生意,她跟著老人熬羊肉湯學手藝。她家祖上幾代人曾在老縣衙附近,就是現在管城區政府大院周邊,擺地攤賣羊肉湯,到了她的父親那輩人,手藝達到爐火純青,清真餐飲中的“經堂席”“八大碗”更加精致考究,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廚”。她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學到了手藝,同丈夫一起開始“練攤”。在法院西街的“高門臺”附近搭起大棚,經營羊肉湯生意。由于法院西街地勢較低,兩邊商戶門前臺階高出地面一米左右,人們習慣稱呼這一帶為“高門臺”。同時,這一區域,大多是老門老戶,老街坊,老店鋪,各種小吃,應有盡有,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從那時起,她中午顧不上睡午覺,辛勤勞作,誠信經營,和藹待人,門店一天比一天“風光”,生意越干越紅火。
經過幾十年積累和沉淀,宋老三“蘇肉”老店推出獨具特色的原油肉、羊肉湯、燉海帶、燉面筋和燉豆腐,成了人們記憶中的老味道,放心吃、敞開喝,真過癮。現在,“高門臺”大棚變成寬敞漂亮的“會客廳”,十幾張方桌一字擺開,干凈利落。每天一到飯點,就能看到門口排著長長等候的隊伍,賓朋滿座,座無虛席。自此,宋老三“蘇肉”老店成為“特色餐飲名店”“特色名吃”和“消費者喜愛的特色美食”。
酒香不怕巷子深,特色美食最過癮。海文芳解釋說,為啥酥肉改為“蘇”肉。酥肉的“酥”和“蘇”諧音,蘇字中包含的“力”代表吃苦耐勞,左右各一個“點”代表夫妻同心,丈夫姓宋行三,干脆取名“宋老三蘇肉老店”。從上世紀80年代干到現在,人們吃了忘不掉,有味覺的記憶,從地攤起家發展到4家店面,“凡是來過‘高門臺’的,吃過之后忘不了,來的大多是回頭客!”她說。
本報記者 王思俊 通訊員 婁璞
頭條 23-06-20
頭條 23-06-20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
頭條 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