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和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腰圍和身高的比例測量值可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人員選取52名18~30歲、愛運動的健康男性。參試者在兩天內接受測試,兩次測試間隔48小時。第一天,他們先坐著休息15分鐘,然后在跑步機上盡最大努力跑步。在這一輪全力運動之后,他們站著休息3分鐘,然后坐下休息57分鐘。第二天,他們先熱身5分鐘,然后以最大努力的60%進行有氧運動25分鐘。在恢復期間,研究人員測量參試者的心率和心率變異性,以評估其在運動后自主恢復的速度。如果心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就意味著該個體患上心臟病的風險較大一些。
研究人員將參試者的腰圍和身高比例與心率自主恢復速度進行比較分析后發現,腰圍身高比介于0.45~0.50之間,即接近心血管疾病危險閾值;高于0.50則超過了危險閾值。這類人群在全力運動和適度有氧運動后,自主恢復速度較慢。專家分析指出,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隨著腰圍身高比的增加而降低,這也使人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了。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