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高血壓造成腦出血的彭先生,做完手術后進入昏迷狀態。經歷了手術治療及促醒康復后,如今的他已經能正常吃飯睡覺,甚至行走數十米的距離,讓家人倍感欣慰。
專家介紹,植物狀態清醒是一個綜合的全面的康復過程,現代醫學有多種促醒技術進行輔助。
植物人狀態“覺醒”被視為“奇跡”
昏睡了幾年的植物人,在家人的呼喚下睜開了雙眼——在影視劇中常出現的橋段,實際上卻并沒有這么簡單。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副總監周景升介紹,腦外傷、腦梗死、腦出血都會導致患者進入昏迷及植物狀態,自醫院開展神經康復以來,已收治了多名重度腦損傷患者。他們的最初狀態主要是昏迷,患者不會睜開眼睛,像睡著了一樣,之后慢慢進入到植物狀態,有覺醒和睡眠周期,但是對外界沒有感知,沒有形成有效的思維。進入到植物狀態的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后,會出現最小意識狀態,但意識恢復和身體功能恢復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植物狀態的“覺醒”在大眾認知里如同“奇跡”,事實也確實如此。患者需要在內環境穩定和外環境刺激的雙重作用下,才有可能逐漸康復。
影像學臨床指標判斷能否“覺醒”
昏迷狀態何時清醒?植物狀態是否還有希望恢復意識?周景升介紹,這些通過影像技術以及臨床指標,基本可以進行判斷。
首先要檢查腦干的網狀結構以及大腦皮層是否受損。網狀結構是大腦的喚醒系統,也是“覺醒”的核心,如果該位置有病灶或受損,昏迷狀態的患者醒過來就非常困難。
而醒后能否恢復意識,則要看大腦雙側皮層是否完好。之所以看“雙側”,也是為了“備份”,只要有一側完好,就有恢復意識的可能。但如果雙側大腦受到彌漫性的嚴重損害,可能就無法恢復意識,這種情況多見于窒息、溺水等情形。而腦外傷、腦出血一般都是單側皮層受損,恢復意識的機會也就更多一些。
在和睦家康復醫院,專家會采用多種影像技術進行判定,除了普通的核磁CT檢查大腦受損情況,還可以通過功能核磁來判定大腦的腦功能區之間是否有聯絡。如果功能聯絡比較好,“覺醒”的概率也就更大。此外,電生理檢查,如腦電圖和誘發電位,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創造穩定內環境
預防并發癥提高血氧濃度
周景升介紹,對于有希望“覺醒”的處于植物狀態的患者來說,康復醫師第一步會為患者創造穩定的內環境,防止并發癥的發生,“開放性傷口、肢體損傷、肺部感染等都是不利于患者恢復的狀態”。此外,護理人員還要經常幫助患者翻身,避免產生褥瘡;幫助肢體做被動運動,防止肌肉萎縮、保持關節活動度等等。
67歲的彭先生,因高血壓造成腦出血,做完手術后進入昏迷狀態,于今年3月轉入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他昏迷了3到4周后沒有明顯的意識恢復,專家通過復查確診他發生了腦積水。
“腦出血患者很容易出現這一并發癥。沒有清除干凈的淤血,可能會將腦脊液的循環通路堵住,壓迫大腦,導致大腦功能受損,患者不容易清醒過來。”周景升介紹,彭先生被轉入神經外科,進行了腦室腹腔分流手術,之后他的狀態逐漸好轉,并恢復了意識。
“促進患者恢復意識的同時,要進行全面康復治療”。彭先生逐漸恢復意識后,康復治療師開始為他定制更加周密的康復訓練計劃,進行體力訓練,從能站起身,到進入水療池借助水的浮力站立并行走,如今,彭先生已經能在地面行走幾十米的距離了。
在創造穩定的內環境方面,高壓氧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壓氧工程師楊守詮介紹:“在高壓氧艙內,用兩倍的大氣壓力,相當于在潛水10米深的壓力下,給患者吸入純氧。”這種方式使得血液中的含氧量比呼吸正常空氣高幾十倍,對大腦供氧有明顯改善。
為給客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和睦家康復醫院的一個高壓氧艙內最多安置兩名患者,在不涉及氧濃度問題的前提下,取消了吸氧閥,讓患者吸氧更輕松,保證了高壓氧的效果。
外環境刺激
特異性康復輔助促醒
周景升直言,由于昏迷或植物狀態的康復周期長,病床壓力大,收治這類患者開展康復工作的醫療機構并不多。因此,和睦家康復醫院在收治此類重癥患者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多種康復手段,幫助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復。
現代醫學認為大腦細胞受損后,想讓其再生是極其困難的,造成的功能缺失很難再生。但是可以利用“大腦的可塑性”,也就是說受損腦細胞周圍的細胞可以替代受損細胞的功能,通過康復訓練和外界刺激,創造外部環境,來進行肢體、言語等功能的康復。
在和睦家,除了采用基本的按摩、冷熱水刺激、痛覺刺激、味覺刺激等良性刺激之外,還會使用一些特異性的促醒康復治療手段。
例如可采用大腦皮層興奮技術,也稱神經調控技術。“比如在運動區刺激一下,相應的手指就會動一下。”通過經顱磁刺激的設備,由變化的線圈產生變化的磁場,聚焦到大腦皮層上,形成電流進行刺激,電流強度跟大腦自發形成動作電位類似。另一種技術經顱直流電刺激,也可以產生類似治療效果。此外,深部腦電刺激等較為前沿的手術治療方式,可為符合指征的患者提供全面促醒康復。
周景升建議,對于植物人促醒和由于腦外傷、腦梗死、腦出血等情況神經受到損傷的患者來講,最好在急性期病情穩定后立即進行綜合促醒治療,避免錯過促醒的黃金時期。
(文/本報記者陳斯)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