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至轉年3月為我市流感流行季節,其中1至2月為流行高峰。我市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展了流感監測工作,逐步建立起涵蓋流行病學、病原學與暴發事件的流感監測網絡,總結出了科學的流感預測預警體系。從2019年年底,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年在流感高峰期向社會發布流感分級預警信息、相應級別防控重點及有關建議,指導群眾做好預防,保護好易感人群。今年入冬以來,我市已經發布兩次流感分級預警信息。12月7日的預警信息顯示我市流感流行分級為Ⅰ級,處于流感流行季,ILI%(流感樣病例占門急診病例的百分比)為1.53%,低于基線(4.40%),監測到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零星活動。
專家表示,這表明近期我市流感活動繼續保持在低水平,流感病毒感染機會較少。但隨著氣溫繼續下降,隆冬時節流感活動水平可能逐漸增強。目前從各大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人數以及哨點監測來看,今年的流感高峰還沒有到來,不排除在家庭、集體單位出現聚集或暴發疫情。專家提醒市民,新冠疫情以來,人們的健康意識都有很大提高,今年防范流感,還要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勤通風、勤洗手、不聚集、保持社交距離等。無論普通感冒還是流感都有一定的傳染性,如果懷疑自己或孩子患病,一定要盡快就診,避免帶病上班、上課。發熱患者包括兒童要就近選擇有發熱門診的醫院鑒診。
室內干燥空氣不流通
聚集區域易引起流行
我市第一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楊文杰主任醫師說,流感為流感病毒所導致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病毒污染的物體感染,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地域性和季節性流行。流感可根據核蛋白和基質蛋白分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與甲流相比,乙流的流行性相對小一點,但也會引起規模流行。流感病毒在學校、幼兒園、養老院、公共場所等人群聚集區域易引起暴發。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患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現重癥和并發癥的風險;學生和醫務人員由于人群集中和環境因素,是流感的高發人群。流感監測數據顯示,天津市流感樣病例占門急診就診病例的百分比(ILI%)峰值一般出現在12月底和轉年的2月。不同亞型流感病毒交替成為優勢毒株。近3年,流感病毒甲1、甲3亞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活動,呈交替成為優勢毒株的特點。
冬季易發生流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冬天天氣寒冷,室內空氣不流通容易導致病毒傳播。尤其是在開空調、開暖氣、通風少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得了流感,其他人就容易被傳染。其次,天氣寒冷人體抵抗力減弱,病毒容易乘虛而入。再次,冬季空氣濕度低,呼吸道黏膜特別是鼻黏膜分泌液不足,表面干燥皸裂,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噴嚏鼻涕少發病就高燒
“重感冒”多是遭遇流感
“和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可以死人的。究其原因流感病毒可能誘發多種并發癥,導致重度肺部感染,損傷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最終危及生命。”醫大二院呼吸科主任賴雁平說。出現什么癥狀,就該想到是流感了?在流感季節,感覺這次是“重”感冒了,就該警惕感染流感了。患者及其家屬需要做的就是,盡快去醫院,讓醫生鑒別診斷并積極治療。
賴雁平說,普通感冒多數有流鼻涕、打噴嚏、咳嗽、咽痛的癥狀,一般不發燒或發低燒,在5到7天就可自愈,很少出現并發癥。判斷流感,一看季節,多數流感在每年的11月至轉年3月發病;二看癥狀。流感起病急,一發病往往就高燒,持續高熱通常>39℃,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和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痛、咳嗽,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癥狀;三看患病人群。流感很少孤立發病,多數患者發病前周圍家庭成員、同學、同事等也有類似情況。很多醫院都有專業檢測流感病毒的設備,而且速度很快,醫生會結合癥狀、檢測結果,判斷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如果確診為流感,會第一時間開具抗流感病毒的藥物。一旦高度懷疑或確診流感應盡早隔離,非住院病人居家要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多飲水,飲食應當易于消化和富有營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果醫生認為需要住院治療,病人和家屬要遵從醫生的建議。
抗生素對流感治療無效
最佳預防方法是接種疫苗
“在治療方面,普通抗菌藥和家里的常備感冒藥通常對流感無效,如果懷疑流感切勿盲目在家服藥。目前臨床抗流感的主要藥物是帕拉米韋、磷酸奧司他韋、扎納米韋等藥,對近年流行的H1N1(2009)、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都有很強的敏感性,但不能替代疫苗接種。”醫大二院藥學部梁雨溪說。奧司他韋(達菲)應用更為廣泛,它有2種劑型,顆粒劑(15mg和25mg)和膠囊型(75mg),是治療流感的首選用藥,如果高度懷疑或確診應盡可能在發病48小時內服用。該藥對普通感冒,無明確療效。兒童和孕婦流感治療也推薦使用奧司他韋,需嚴格遵從醫囑服藥。
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表示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最佳注射時間為每年的9至12月。建議以下人群積極接種: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60歲及以上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6月齡以下兒童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特定慢性病患者(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醫務人員。6至35月齡的嬰幼兒適于三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兒童劑型0.25毫升)。3歲以上的孩子及成人適于三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成人劑型05毫升)或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成人劑型05毫升)兩種疫苗皆可。另外,接種流感疫苗后,產生免疫保護作用一般可持續6至8個月,且隨時間推移疫苗保護效果會逐漸衰減,所以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
參照我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的建議,流感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間隔應大于14天。具體情況分為可在接種流感疫苗14天以后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或者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程序14天后接種流感疫苗;或者在兩劑新冠病毒疫苗之間接種流感疫苗,即在接種第1劑次新冠病毒疫苗14天后接種流感疫苗,再間隔14天后接種第2劑次新冠病毒疫苗。
除接種疫苗外,還需做戴口罩、勤洗手;盡量避免用手接觸眼睛、鼻或口;盡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場所;保持環境清潔、定時開窗通風。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