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直通兩會】
原標題:漲工資 提待遇 有地位
兩會開幕后,多位一線代表委員對“制造業缺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問題表示擔憂。《工人日報》微信公眾號“工道”欄目推出專題進行梳理,吸引不少網友留言發表看法。我們選取了部分網友留言——
Lution:工廠也挺好,誰也不想天天在外面風吹日曬,但我什么技術都沒有,進廠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希望社會多為我們提供一些學習技能的渠道,比如夜校,有一技之長總比吃青春飯強。
小靈:如果工人的收入能提高,工作環境能大幅改善,我想很多年輕人還是愿意進工廠的。
時光:多開工資多關愛。
何應洋:提高產業工人經濟待遇,打破技術工人成長的“天花板”,才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愿意進工廠、學技術!
X3:更有競爭力的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更多可上升的職業空間,以及更加普及的職業教育,或許能逐漸扭轉行業人才“失血”趨勢。
我就看看啥也不說真的:工廠如果給員工兩萬元月薪,壓根兒不用鼓勵。
去過拉薩還想去:在政府層面,應該減輕企業負擔,使得企業能夠有能力提高制造業員工的工資收入。在醫療、保險、住房等方面,適當向這些員工傾斜,加強職業技術培訓。在全社會營造重視制造企業、重視制造業工廠的氛圍。
有人:其實工廠工作更穩定,但是上升通道太窄了,員工要熬很多年才能評上職稱,好不容易評上了,工資也比沒評上的每個月多不了多少錢,缺少盼頭。
一葉扁舟:制造業難以吸引人,具有深刻的歷史原因,但其實現在許多行業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已經高大上了,企業應該學會宣傳推介自己。
嗨aBird:這算是跨行內卷了吧,卷起來!讓工人待遇再高一些。
柳爽:其實現在工廠的工作環境已經改善很多了,工人的社會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國家各種表彰里有不少是工人出身,但大部分人還停留在“工廠環境差、工人掙錢少”的認知里,社會和工廠應該想辦法改變年輕人對工廠、工人的固有觀念。
海峽學院夏青云:缺工的問題不只有勞動者方面的因素,用工方也應該反思如何改變。企業唯有不斷換位思考,才能了解勞動者的實際需求,進而對癥下藥!
(關晨迪 整理)
責任編輯:肖天
【來源:中工網】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