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云倉,設置中轉站,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提起農產品進城,王穎細致地分享著她的規劃。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王穎今年31歲,是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木頭城子鎮十家子村黨支部書記。在即將開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她將提出推動農產品進城和支持大學生回村創業的相關建議。
2014年,大學畢業的王穎放棄了自己的“法官夢”,回到家鄉創業,售賣本地的農產品。八年間,她先后創立了“村姑進城”、“十家子”等農產品品牌。2021年9月,王穎獲得農業農村部2021年度“全國十佳農民”稱號。
(資料圖片)
在建議中,她指出,希望充分借助“互聯網+”農業新優勢,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完善供應鏈物流體系,方能助推農村電商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以下是與王穎的對話:
【1】鄉鎮物流成本高,建議設立物流中轉倉
九派新聞:鄉鎮電商的特點是什么?
王穎:鄉鎮電商賣的貨物是以鄉村的土特產、農副產品為主。農產品的利潤都很薄,所以我們都是在一點一滴中才能把錢掙到。此外,農產品的儲存、保鮮問題很重要,所以很依賴物流體系的發展。
九派新聞:鄉鎮物流現在存在什么問題?
王穎:隨著我們訂單量越來越多,每天要發幾百或者上千單的快遞,我們這邊鎮上的快遞點很難消化掉,需要拿到市里去寄,這就會產生大量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另外,網上買東西,大部分客戶都需要包郵,這導致我們的利潤點和給到農戶的利潤點都會壓低。
九派新聞:現在鄉鎮物流體系是否還不健全?
王穎:那是當然的了。村里到市里的物流中轉需要一天時間,對農產品的新鮮度存在很大的影響。
九派新聞: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王穎:我設想的是,我們可以在縣里和鄉里成立一個中轉倉庫。我們全國各個縣區,都有一個中心的鄉鎮,完全可以結合一些交通比較便利的中心鄉鎮優勢,建立一個鄉鎮的物流中轉倉,方便郵政,順豐,三通一達等物流公司在縣里設置倉庫。以我們村為例,離高鐵站很近,離高速口又近,周邊的鄉鎮都可以把貨物拿到這里來,不用非得拿到市里面去發貨了。
九派新聞:設置中轉倉是否會帶來物流的成本壓力?
王穎:以我們這兒來講的話,農產品電商已經成型了,如果在我們這兒建立一個云倉,沒有其余鄉鎮的快件,體量小一點的話,我們是完全可以支撐住部分成本的,也完全可以保證快遞公司能順利到我們這里來。
【2】建立“云倉”,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九派新聞:您提案中“最先一公里”指的是什么?
王穎:最先一公里其實就是農村田間地頭的云倉,也就是所謂的倉庫,現在很先進的一個詞兒叫供應鏈。像米類、雜糧之類的,儲存還可以,但遇到瓜果蔬菜這些,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物流保障,是很難解決儲存問題的。
農產品的品質問題,最先一公里一定要在農村給做好,優質農產品瓜果蔬菜、米類、雜糧類這些在“最先一公里”的倉儲物流這塊建立好了,所謂的硬件、軟件也就具備了。
九派新聞:建立“云倉”是一個怎樣的構想呢?
王穎:就像京東在各地建云倉,我在網上下訂單一個鼠標,可能明天上午就能收到了。那是因為京東在遼寧省會建立了云倉。相反,如果從全國各地給我發貨,沒有3到4天肯定到不了我這里。
同理,要是發一些鮮品,雞蛋或者季節性水果等,冬天會凍,夏天會容易爛,也是很大的問題。農產品減少一天,或者增加一天到顧客手里,對給顧客體驗來說都是很大的。所以設立云倉是加快農產品進城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九派新聞:“最后一公里”指的是什么?
王穎:最后一公里,也就是我們發快遞的問題。我們如果發貨特別多,把貨物從村里拿到城里,就會產生人工等各個方面的費用,特別高。最后我們賣了很多東西還不賺錢,利潤很低。
九派新聞:解決物流問題能夠帶來什么樣的收益?
王穎:現在隨著農村電商發展越來越好,我們完全可以在這一塊建立非常健全的體系?,F在全國的電商中,農村電商其實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我覺得農村農產品最先一公里運出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進城也打通了,對于客戶也好,對于農戶也好,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對顧客來講,買到最優質的農產品,不會因為時間、地域導致到手里邊會壞掉的問題。對老百姓和我們經營者來講,我們利潤提上去了,也會更加方便。我也是基于此,在生產發展過程當中發現的這個問題,提出了這個建議。
【3】越來越多年輕人反鄉從事電商
九派新聞:你走出農村后為什么會選擇返鄉這條路?
王穎:我本身就是在農村出生的,也是在農村長大的,是上了大學的時候才走出我們村。和下鄉的“大學生村官”不一樣,我是老百姓選上來的,對農村還是有情懷在,希望把家鄉發展得更好。
九派新聞:你是什么時候返鄉創業的?
王穎:我是大學畢業之后,2014年回來就做農業電商,已經做了八九年了。上學時我學的是法律,也從事了一年多的法律工作。那個時候電商就發展起來了,很火,也富了很多人,我本來就喜歡做點不一樣的事,那時候想,我是年輕人,肯定要嘗試一下。想到我們當地就有很多優質的農產品需要走出去,就決定賣家鄉的土特產。
九派新聞:最初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王穎:我自己一個人做打包、銷售、客服、美工,包括我的淘寶店一些鏈接設計,全是我自己。我根本不是學這個專業的,就在網上找資料,下載軟件,去農戶家里拍圖片和視頻,回來剪輯。那個時候經常有顧客在網上買東西,我自己一個人,有時同時回復上百個人。那個時候真的是喜歡,每天很有成就感。今天賣了一百多單,賣了幾千塊,明天又賣了上萬塊錢,就特別開心。
九派新聞:是在賣農產品的過程中找到了價值感嗎?
王穎:是的,特別有存在感,或者說榮譽感和幸福感。尤其是當我把東西賣出去,把這個錢給交到老百姓手里的時候。老百姓再也不是說把東西拿到集市上去賣,或者等著別人到家里面來收,再講價。我認為好東西值得這個價格的,笨雞蛋我就賣13塊錢一斤,不用再等著別人來講價,八塊,五塊。
后來,我的店就越來越大。訂單越來越多,我就覺得靠我一個人肯定不行,開始招人,我就去接觸我大學畢業回來的同學和朋友,有想法的,就一起干。到現在,我們員工有三十多人了。
九派新聞:現在返鄉的年輕人變多了嗎?
王穎:當然了,我們村就有三十多個,都是回來從事農村電商,在我們這上班的。
九派新聞:對未來有什么期望?
王穎:我希望國家更加去重視農村發展。在我們農村從事電商的人,都是年齡相對年輕一點的,也有很多年輕人回村了。希望國家能從各個層面上,支持年輕人在發展農村電商,這樣我們才能更有信心,把這個事情做好。
九派新聞記者 王怡然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