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下的湯遜湖湖面,“畫面”生動而豐富,藍色的涌浪機充滿“魔性”歡樂轉圈圈,湖面上若隱若現的膜生物反應組件,還有一朵巨大綠色“花朵”。它們的共同點是,凈化水質、促進水體內的水生植物、浮游動物自然生長,恢復湖泊生態凈化功能。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5日訊5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在漢央企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獲悉,由該公司牽頭中標的亞洲最大城中湖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工程于2020年8月啟動,截污改造沿湖67個排口,1.37平方公里紅旗湖子湖建設生態凈化工程,消除沿湖旱天污水直排、削減雨天溢流污染,恢復湖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目前排口截污改造接近尾聲,紅旗湖生態凈化正抓緊建設。
碧朗晴空下的湯遜湖格外動人,子湖紅旗湖湖面上分布著16個頭戴“小黃帽”的藍色涌浪機,不停歇地轉圈圈,蕩起一圈圈的金色漣漪,讓湖面變身歡樂的“水世界”。遠離岸邊的幾處涌浪機,身邊“陪伴”著光伏板,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長江環保集團項目現場代表黃璐怡介紹,涌浪機是利用輪葉片在30—40米半徑范圍內形成浪花,提升水體流動性,對水體曝氣增氧,均衡水體上下層的溶解氧和溫度,促進水生植物和浮游動物的自然生長。
靠近岸邊的一處湖面上,高空俯瞰若隱若現一排排黑灰色“曲線”,就好像湖面上反射出一個個有序排列的點,其實這是一片EHBR膜生物反應技術組件,總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共有1700多組。
設計方長江設計集團項目負責人高兆波介紹,紅旗湖項目采用新型人工強化膜生物反應技術,其核心部分包括中空纖維膜和生物膜。生物膜附著生長在“簾布式”透氧中空纖維膜外表面上。空氣通過中空纖維膜為生物膜直接供氧,生物膜與水體充分接觸,水體中所含的有機物和氮磷等被生物膜吸附和分解除去,從而改善水質,可謂“膜力”十足。
在“膜組件”的附近,盛開著一朵巨大的綠色花,高空俯瞰造型唯美,為整個湖面“增色”不少。其實這是一片人工浮動濕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由高分子材料復合纖維構成,在標準化模塊纖維孔隙中種植著能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這三處湖面景觀其實分處于凈化工程的預處理區和自然濕地區,轉圈圈的涌浪機屬于自然濕地區,其下方的水體中還種植著苦草、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等耐污水生植物,不容易長高不容易瘋長,保持水體生態自循環;綠色的花和“膜力區”則屬于前置緩沖區和強化處理區,將進入湖中的污水處理后的尾水有效凈化,有效削減進入湯遜湖主湖的污染負荷。
隨著治理的推進,湖泊吸引越來越多的鳥兒棲息。黃璐怡回憶,去年11月前后,湖邊出現久違的“萬鷗翱翔”盛況,大批越冬的紅嘴鷗來到此地,湖面仿似鳥兒們過冬的天堂。
湯遜湖是亞洲最大城中湖,隨著城市發展,迫切需要改善水質。
記者采訪了解到,長江設計集團此前已完成湯遜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未來十五年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已有“藍圖”。
其中,近期治理工程分為兩期,一期是沿湖混流排口整治及紅旗湖水生態凈化工程,二期新建藏龍島地下污水廠、廟山初雨廠及黃金橋調蓄池等5座調蓄池,以及湖泊清淤及生態修復等。遠期工程則包括引水工程、環湖景觀提升工程、智慧水務工程,通過眾多措施“加持”來恢復湯遜湖水生態系統,實現水質穩步提升。
(長江日報記者龔萍 通訊員陳靜凌 秦建彬 攝影:記者任勇)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