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銀保監局的一紙罰單,將“銀行催收”推入輿論中心。該罰單顯示,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催收嚴重不審慎,被北京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并處以80萬元罰款。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銀行和委托的第三方公司,都是按流程和規定來催收。監管部門開罰單了,說明催收過程中有比較嚴重的違規現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那么,第三方催收公司在這一過程中,是怎樣的存在?銀行要不到的賬,最終如何處理?
【催收:銀行照章執行,超過90天委外催收】
90天,通常情況下是大多數銀行給到客戶欠款逾期的極限。一旦超過90天,銀行會選擇委外催收。
九派財經了解到,銀行員工在賬戶逾期90天內時,會以打電話方式為主,來進行催收,也會去客戶經營場所或者家里進行提醒。催收無果又超過90天時,就會直接委托第三方機構,接手催收工作。
建設銀行某支行負責人張之明介紹,“這個工作對我們來說是附加,對催收公司來說是本職。在催收過程中,我們會比較柔性,就算去客戶家里和店里,如果有外人,我們就不會提到這事讓客戶難堪。催收情況多種多樣,但尊重和隱私保護,是必須要有的。”
該行的催收公司工作人員王野告訴記者,第三方催收公司和銀行簽訂協議,約定了催收到款后,會有分成。
“這是公司的收入來源,沒完成任務就一分錢都拿不到。流程都一樣,從打電話開始,再到上門。”王野說。
“在遭到催收的客戶里面,大部分確實是實在拿不出錢了。他們被銀行催得難,我們做催賬工作一樣難,有時會降工資、減績效。總之,兩方都會受影響。”一位銀行客戶經理向九派財經透露。
今年5月19日,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管理辦法》中明確,銀行保險機構催收前應采取適當方式提醒債務人,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清償責任。審慎實施催收外包業務,從準入、考核、質檢、監督、問責等方面督促委外催收機構合規催收。
據此可明確,銀行委外催收合法合規,只不過第三方催收機構催收過程中,行為不容易規范。
據媒體報道,一名投訴民生銀行的用戶稱,“民生銀行委托的第三方對我進行暴力催收,每天打十幾個電話和短信騷擾,在我父母家大聲吼叫,甚至還去單位拿著照片挨個詢問。我已經沒臉見人了。”
對此類“暴力催收”,王野認為是特殊情況,由各方面原因導致,且這樣的催收公司做不長久。
他分析,銀行給公司的壓力過大、高分成的誘惑、催收人員和被催收客戶激發矛盾,都有可能讓人“上頭”。在催收越來越規范的管理中,催收公司要能跟銀行長期合作,“暴力催收”要冒著員工進警局、協議作廢的風險,不算本事,已然是過去式。
他回溯剛入行時,是以“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心態開始的。他告訴記者,招聘的時候,公司還是有意識地會選擇看起來比較有“威懾力、說服力”的人。畢竟干這一行,矛盾可能會隨時爆發。
湖南一家ktv老板魏維,店內生意不如往年,近段時間入不敷出。他在面臨第三方公司催收時,表示自己愿意配合任何溝通,去法院或是制定新的還款計劃,都可以,但就是沒錢還款。
“之前店里一個月利潤是100多萬,現在我養活全部員工都難,苦苦支撐這家店才能不倒閉。自己征信壞了就算了,沒任何多余還款的錢,沒有收入,一點辦法都沒有。”魏維說。
對此,記者問及錢實在催收不到時,會怎樣處理。王野回應稱,個人情況也能理解,再向銀行反饋要不到就行。但這意味著,公司這一單生意丟了,之前都是白費功夫,一分錢都拿不到。
【壞賬:銀行自擔風險,但保留追索權】
要不到的欠款,委外催收的賬單最終還是會返還到銀行。
張之明向記者透露,根據實際工作情況,一套流程走完還是要不到賬,就會走“壞賬核銷”。但保留追索權,一旦發現客戶有能力了,還是會繼續要錢。
“有的人直接跑沒了,這些人不在意自己的征信,以后再也貸不了款。幾萬幾千的小額,銀行就擱置了,大額會上黑名單。”他進一步說。
而千千萬萬份“擱置”賬單的累積,對于銀行來說,也是筆不小的“壞賬”。銀行會做虧本生意嗎?
據銀聯數據服務統計,截至今年4月,在全國性銀行中,累計信用卡量在億級規模的銀行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共計7家。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建行、廣發銀行、工行、民生銀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就都超過了200億元,光大銀行、中行、農行、浦發銀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也都在百億以上。
可見,信用卡之于銀行,不僅是考核指標,也是一大部分收入來源。放貸的行為,本身就是收益和風險共存的。
農業銀行信貸人員林前偉解釋道,客戶來行開信用卡,銀行的后期收入會增長,所以還是在大力推銷。對于這部分“壞賬”,就屬于銀行發放信用卡的風險,也需要自擔損失。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3%,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7%、1.37%、1.90%和3.63%。上市銀行2021年報顯示,多數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2020年末有所下降,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實現“雙降”。
“這塊業務,總體利大于弊。小額欠款銀行都懶得走法律途徑,每個支行都有一個‘不良率’,不能超過這個線。否則,工作考核上,支行個人業務負責人要被追責。”林前偉補充。
(張之明、王野、魏維、林前偉均為化名)
九派財經記者李垚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