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暫停信用卡申請的公告,近日引起了市場的熱議。
2月14日,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渣打中國”)發布公告稱,由于信用卡業務戰略調整,該行已于2022年1月初關閉了信用卡網上申請渠道,并擬從2022年2月20日起暫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請。
公告的發布,迅速引來業內關注。對此,渣打中國2月15日晚間發表澄清聲明表示,正進行申請渠道優化調整,信用卡網上申請服務為暫時關閉。
市場對該事件的關注度,折射出外資銀行在華信用卡業務 “攻城略地”并不如意。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東亞銀行等外資銀行在境內均推出了信用卡業務,然而,無論是規模、種類、使用人群、權益屬性,整體發展情況較之本土銀行仍有不小差距。
無獨有偶。去年4月,花旗銀行宣布,計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全球市場個人業務。
渣打中國澄清:
信用卡網上申請服務為暫時關閉
2月15日晚,渣打中國在官網發布通知顯示,為了更好地提供信用卡相關服務,該行正進行信用卡申請渠道的優化調整,因而目前信用卡網上申請服務暫時關閉。同時自2022年2月20日起,該行也將暫時停止接受來自其它渠道的新的信用卡客戶申請。
對于現有信用卡客戶,渣打中國表示,其日常用卡和到期續卡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渣打中國表示,待信用卡申請渠道優化完成以后,將重啟信用卡的申請。重啟申請的時間和具體安排,待官方網站公告另行通知。
2月14日,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發布了關于暫停接受信用卡申請的通知。通知顯示,由于信用卡業務戰略調整,渣打中國已于2022年1月初關閉了信用卡網上申請渠道,并擬從2022年2月20日起暫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請。而且,2月9日,渣打中國曾宣布,將于近期全面清理超過12個月(含)未激活的信用卡賬戶。
渣打中國信用卡業務始于2014年——2014年6月,渣打中國首發“渣打真逸”和“渣打臻程”兩套信用卡,標志著渣打銀行在中國正式推出信用卡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套信用卡均面向國內中高端人群。其中,“渣打真逸”系列信用卡卡主定位為重視購物體驗的都市新貴,“渣打臻程”系列信用卡主要面向重視生活品位的高端商旅客戶。
彼時,渣打中國首席執行總裁張曉蕾表示:“此次推出信用卡業務是我行在中國市場重大的戰略舉措,也是渣打在貼近中國客戶需求、深耕細分市場和提升消費金融服務方面邁出的堅實一步。”
就在日前,渣打中國剛收到一筆大罰單。2月9日,渣打中國因違反信用信息查詢相關管理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處以罰款230萬元并責令限期改正。時任渣打銀行(中國)零售個人金融信貸部信貸總監陳燕來,對渣打銀行上述的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處以罰款人民幣1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4月,渣打中國成為在中國內地注冊的首批外資法人銀行。目前,渣打中國的營業網點已覆蓋中國內地近30個城市。
外資銀行零售業務
“本土化”并不如意
關于渣打中國宣布暫停信用卡申請,業內多有關注。業內人士評價,外資行在華零售業務的“本土化”開展得并不如意,對于業務規模縮水抑或者退出這一市場,也不意外。
去年4月,花旗集團曾宣布,計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全球市場個人業務,主要集中在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彼時花旗表示,會繼續在上述13個市場中服務機構客群,包括私人銀行、現金管理部門,以及投資銀行和交易事業等。
關于退出的原因,花旗集團行政總裁范潔恩在聲明中稱,“雖然在13個市場都有優秀的業務,但我們沒有競爭所需的規模。”該集團相信其資本和其他資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以應對亞洲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中回報率較高的機會。
梳理來看,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東亞銀行等外資銀行近年來在境內均推出了信用卡業務,但無論是規模、種類、使用人群、權益屬性,整體發展情況較之本土銀行仍有不小差距。業內人士表示,這受制于網點覆蓋少、客戶基礎有限、權益性價比整體一般等多種因素。
記者了解到,目前,外資銀行信用卡客戶類型主要是有海外背景的客戶,如長期在國外生活、留學、就醫等。同時,資金規模大、實力強的外資企業或外資企業在中國內地子公司也是外資銀行的潛在客戶。
“對于沒有出國消費以及外幣使用需求的普通消費者來說,申請辦理外資銀行卡并不如本土銀行的信用卡方便。”一位信用卡使用者對記者表示,尤其是,在近年來疫情影響下,留學以及跨境消費需求已經明顯降溫。
這一問題,不僅僅外資銀行在面對。較多本土銀行信用卡業務同樣面臨這一處境。一位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近幾年,銀行機構零售業務整體不容樂觀。尤其是,隨著疫情下家庭抗風險性儲蓄需求增加,消費需求下降,依托于消費的主要貸款類目規模也在不斷下降,同時不良相關指標逐步走高,使得原本對于傳統銀行為盈利的業務部門如信用卡業務等還原風險后收益率實際逐步下降,甚至為負。
不過,外資金融機構仍在積極擴大在華布局。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批準外資來華設立各類銀行保險機構100余家。截至2021年上半年,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5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39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達930家,外資銀行總資產3.73萬億元。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