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段偉朵)2021年最后一天,河南省政府發布通知,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體系發展規劃》,并于2022年2月16日正式對外發布。這個文件關系本地經濟發展的環境適宜度,關系包括企業主和消費者在內的兩端,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現象】
營商環境優劣與否,企業家“用腳投票”
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座”。
有人把營商環境比喻為水,市場主體是水里的魚,冷暖自知。營商環境好,企業家就敢于投資、愿意投資;營商環境不好,提起這個地方就唯恐避之不及。
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投資活躍度顯著增高。但整體提升的同時,地區之間營商環境依然存在差異化。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部分省市市場主體不增反降,企業主信心不足。中央曾點名批評有些地方不顧營商環境,搞“運動式減碳”。此前有媒體報道,一家電路板企業在南方某省和北方某省都有布局,2021年下半年,缺電更嚴重的南方地區沒拉閘限電,而北方省份卻不由分說直接斷電,損失不小。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為1.54億戶。這1.54億戶市場主體,承擔了7億人的就業責任,在這個數據之下,營商環境更顯出重要性,“親清”二字彌足珍貴。營商環境差別,何處優、何處劣,企業會“用腳投票”。
《河南省“十四五”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我省在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上取得積極進展,營商環境呈現“三個穩步”的特征:一是全省營商環境呈穩步上升態勢。經過連續三年開展評價,全省營商環境不斷改善,2020年我省評價得分為83.24分,較2018年、2019年分別提升13.98分、4.39分。二是營商環境各項指標穩步優化。21項一級指標中,具有可比性的15項指標均有改善,較2018年、2019年分別提升6.36%、6.23%。三是企業滿意度穩步提升。企業滿意度得分比2019年提升4%,近95%的城市滿意度實現提升。
【目標】
2025年,鄭州營商環境評價要進全國前20
隨著各地對營商環境重要意義認知的不斷加強,優化營商環境,已然成為各地一把手的“重點考卷”。
《規劃》提出,河南省要進一步清除“路障”、拆除“門檻”、破除“隱形門”“旋轉門”“天花板”,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大力發展信用經濟,為中小微企業和農業農村融資難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全面激發創新創業發展活力。
到2025年,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數進入全國前10名,一半以上國評一級指標成為優勢指標、進入全國前列。其中,鄭州要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綜合排名進入前20名,2/3以上一級指標成為優勢指標、進入全國前列。
《規劃》還提出,河南政務服務效能要走在全國前列。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協同辦理水平不斷提高,“全省通辦”“豫事快辦”“跨省通辦”場景應用領域全國領先。力爭實現政務服務大廳綜合窗口全覆蓋,同類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效率全國領先。
【看點】
打造“一件事一次辦”的河南樣板
從目前發布的改善營商環境政策看,各地都很拼。有的地方提出“辦事不求人”,有的提出“最多跑一次”,有的則提供“保姆式服務”,有的說政府要做“店小二”。
前不久,部分省份市委書記、市長公布手機號,有問題可以直接打電話反映上了熱搜。記者還專門打電話采訪,的確有專門人員負責接聽電話,記錄信息。
在河南也有類似的創新。比如,南陽市2021年舉行了多期企業家“暢聊早餐會”,市委書記與企業家們在早餐餐桌上現場辦公,解決問題。
下一步,河南具體有哪些舉措以期實現上述目標?
《規劃》以政策形式對營商環境提升予以要求。首先是放權、賦權、減權。按照“能放盡放”原則,下放行政審批權限至縣(市),建立健全縣(市)與省直部門直通車制度,提高縣級審批承接能力,對賦予縣(市)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實行清單管理并適時進行動態調整。
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方面,河南在《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可辦率、“最多跑一次”實現率均達到100%;打造“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河南樣板,聚焦企業關心的惠企政策及資金享受等典型事項,群眾關心的新生兒出生、就業登記、結婚、退休、死亡、退役、開便利店、開藥店等高頻事項,編制并動態調整各級“一件事一次辦”目錄清單,到2025年,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實現自然人、法人、項目“全生命周期”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清單全覆蓋和省、市、縣三級全覆蓋。
【做法】
聚焦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等,“萬人助萬企”要品牌化
2月7日,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推進會議召開,彰顯了省委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決心和力度。
《規劃》對“萬人助萬企”予以品牌化定位。其中提到,要打造“萬人助萬企”品牌,創新服務企業模式。落實首席服務官(員)制度,開展產融、產銷、產學研、產業與人才等精準“四項對接”活動,市場化、社會化解決企業資金、技術、市場和用工人才等方面的共性問題。全面推行“有訴即辦”服務模式,聚焦“萬人助萬企”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民營企業日常訴求、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外資企業訴求等,完善提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政府網站、民營企業訴求響應智慧平臺,加強大數據動態監測,實現有訴即接、有訴即應、有訴即辦、有訴必辦。
此外,聚焦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小微企業等不同類型企業,完善差異化服務企業政策,制定“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政策,實施精準服務,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建立健全首席信用服務官制度,打造政企溝通“零距離”模式,選派關聯性強、業務對口的干部,“一對一”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