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期貨市場農產品品種領漲,截至收盤,油脂油料領漲,棕櫚油主力合約漲近5%,菜粕、豆二主力合約分別上漲2.42%和2.06%。
2月23日,農業農村部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今年將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
此前一天發布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會提振了A股農業板塊,今年也不例外。截至收盤,A股市場農產品、鄉村振興板塊漲幅居前,智慧農業(000816.SZ)、富邦股份(300387.SZ)、浙農股份(002758.SZ)、貴廣網絡(600996.SZ)等多只個股漲停。
中信證券認為,在行業復蘇和種業振興背景下,種業行業正式進入高景氣周期、強政策支持周期、新技術升級周期“三期疊加”的時期,市場規模和競爭格局變化將驅動行業盈利模式升級。
強化金融服務,兩大保險助“三農”
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等方面內容。
在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上,文件提出,要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模式,強化涉農信貸風險市場化分擔和補償,發揮好農業信貸擔保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保險+期貨”已經連續七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在格林大華期貨農產品高級分析師劉錦看來,自2015年推出試點以來,“保險+期貨”模式加速推進。該模式下保險公司、期貨 公司和農業主體,已經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保障的品種涉及白糖、橡膠、大豆、玉米、棉花、小麥、雞蛋、蘋果、紅棗和生豬等,不僅保障了農民的種植收益,也推動了期貨等金融市場的發展。
據劉錦透露,目前很多新品種在上市研發階段,就開始提前設計“保險+期貨”服務模式,比如2021年2月1日上市的花生期貨,上市首日就有多家期貨公司啟動了花生“保險+期貨”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和再保險方面,《意見》提到,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探索開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
且與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的表述不同,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著重強調,兩大保險從“試點”推廣至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
此外,意見還提到要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資金主要用于鄉村振興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實施更加優惠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探索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模式。
穩產穩價,保障“三大”糧食
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意見》指出,2022年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
文件指出,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文件提到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品種涉及大豆、菜籽及花生,有望進一步提高國內油料作物供給能力。
對此,中金公司認為我國制種行業迎來變革,在諸多方面正逐步調整與強化,這包括加強種源保護與利用、強化創新保護、推進生物育種技術發展等。農業尤其制種行業將受益于此,帶動投資情緒提升。
南華期貨分析認為,從近幾年國內大豆產量來看,基本表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2016年以前,由于玉米種植收益明顯高過大豆,導致玉米面積不斷增加,大豆面積一直縮減。在2021年,大豆和玉米在種植收益方面已經相差無幾。
當前,無論是玉米,還是大豆價格表現均較為強勢,據通聯數據Datayes!統計,今年以來,國際大豆價格已經上漲超20%,超過了玉米和小麥的價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合約價格逼近十年高點。
南華期貨分析稱,全球主產國玉米種植面積的縮減,以及2021年生豬等家禽養殖對玉米的龐大需求,玉米供需矛盾相較于大豆可能表現更為突出。未來的市場價格變化會對農戶在種植品種選擇上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22日晚間,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消息稱,根據當前國內外市場形勢,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安排部分中央儲備食用油輪出,并將啟動政策性大豆拍賣工作,以增加大豆及食用油市場供應。
建信期貨農產品研究員余蘭蘭分析,由于棕櫚油產量季節性下降、印尼出口政策管控以及市場擔憂南美大豆產區天氣等因素導致植物油價格持續走強,國內拍賣政策性大豆增加豆油供應,短期內豆油價格預計會見頂。
此外,《文件》還提到了生豬生產、棉花價格、化肥等農資生產儲備調運要求等,要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農資生產儲備調運,促進保供穩價,這些都與期貨市場息息相關。
具體看來,為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基礎產能,防止生產大起大落。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2017年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的一個月以內,豬肉板塊漲幅分別為5.01%、-1.48%、34.66%、33.24%、-7.84%,5年間月均漲幅為12.72%。
銀河證券認為,2021年生豬養殖行業供給過剩,豬肉價格跌幅達70%;行業出現5個月的持續虧損,產能逐步去化。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表明一定程度上政府會采用行政手段調控生豬供給,以期穩定生豬價格。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