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段偉朵 陳詩昂】3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作為本年度開局的經濟數據,前兩月的數據顯示出哪些亮點和變化?對于實現全年5%的預期增長目標有何助力?隨后,大河財立方記者進行了梳理和采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生產需求向好
工業、服務業數據雙雙回升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工業生產恢復加快,企業預期好轉。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4.9%。從環比看,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12%。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2.6%,比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5%,上升1.9個百分點。
此外,服務業明顯回升。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5%,2022年12月份為下降0.8%;兩年平均增長4.8%。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4.8%,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
“從生產來看,工業和服務業雙雙回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1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上年12月份為增長1.3%,回升了1.1個百分點。考慮到上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基數較高,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了4.9%,回升幅度較大。“從服務業來看,1~2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5%,去年12月份是下降,實現了由降轉增。從服務業分行業指數來看,8個分項指數中有7個是加快回升的,說明服務業整體改善是比較明顯的。”
企業預期改善
制造業PMI數據回升至52.6%
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6%,達到了近年來的較高水平,這背后意味著怎樣的發展趨勢?
對此,付凌暉表示,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2010年以來,中國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于世界第一,經過長期的積累,制造業基礎形成了一個規模比較大、體系比較完善、競爭力較強的體系。去年,由于受外部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制造業企業預期一直有所波動,去年四季度連續3個月低于臨界點以下。從今年的情況看,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國內穩經濟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月份制造業PMI已經回升到了52.6%,這些情況充分說明企業的預期在好轉,也表明今年經濟企穩回升是有很好的微觀基礎支撐。“從下階段來看,制造業預期仍然會保持總體穩定。今年經濟有望整體好轉,市場需求會擴大,帶動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
“疫情干擾減弱,擴內需政策組合拳支持,需求恢復,工業產出增速有望逐步加快。”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2月份制造業PMI指數重返擴張區域,企業中長期新增貸款保持強勁增長,預示國內工業制造業部門復工復產繼續加快,企業主動補庫存、擴張投資生產意愿有望增強。
消費回暖
相較去年對經濟拉動會有明顯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2022年12月份為下降1.8%;兩年平均增長5.1%。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6796億元,同比增長3.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271億元,增長4.5%。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68638億元,增長2.9%;餐飲收入8429億元,增長9.2%。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9.0%、5.4%;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加快,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5.9%、3.8%。全國網上零售額20544億元,增長6.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7476億元,增長5.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2.7%。從環比看,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下降0.02%。
“目前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相對去年會有明顯改善和提升。”付凌暉表示,對于消費的抑制性因素在逐步消除,隨著就業逐步恢復,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對整個經濟拉動會明顯改善。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消費回暖,表現亮眼。”周茂華表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3.5%,主要是國內防疫進入新階段,消費者信心回暖,線下場景消費活動逐步恢復,此前受疫情干擾的零售、餐飲、文旅等服務行業需求明顯釋放;疊加春節效應,國內消費動能明顯增強。“國內消費活動全面復蘇,但1~2月消費數據整體仍低于常年同期水平,反映國內消費支出仍處于恢復階段。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
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3577億元,同比增長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8.8%。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0%,制造業投資增長8.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5133萬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銷售額15449億元,下降0.1%。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8%。民間投資增長0.8%。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1%。從環比看,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0.72%。
周茂華認為,投資增速超預期。主要是房地產投資增速收窄幅度超預期,抵消了基建和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1~2月投資增速略超預期。基建和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主要是受去年高基數影響,但二者增速均高于近五年均速,反映基建和制造業投資繼續處于高景氣擴張區間。
開局數據如何?
回應:能夠支撐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
今年我國經濟增速目標定在5%左右,從1~2月份的經濟表現來看,對于實現全年GDP增速5%的既定目標有何助力?
付凌暉表示,5%的經濟增長目標高于過去三年經濟平均增速,有利于擴大就業,穩定經濟,改善民生。5%的預期目標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風險,同時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積極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從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和資源要素支撐條件來看,能夠支撐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
“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充滿信心。”付凌暉介紹,首先,中國經濟經過長期發展,物質技術基礎已經非常雄厚,經濟總量達到121萬億元,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完善的產業體系、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勞動力素質還在不斷提高,創新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這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其次,今年疫情對生產需求的抑制性作用有較大幅度消除,有利于釋放經濟增長潛力。三是,擴大內需方面,政策會持續加力。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今年要把擴大內需,特別是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部長通道”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說,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14.4萬億元,中國經濟一年凈增13萬億元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第一次。這說明中國經濟發展后勁很強,韌性很強,市場主體活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很強,這是實現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信心和基礎所在。“盡管今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不少,但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據統計,31個省(區、市)中有27個2023年預期增長目標高于全國,其中有23個省份為5.5%或以上,各地的發展信心、采取的務實舉措,為全國目標實現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