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國輝
3 月 10 日,中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三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特和伊朗達成一份協議,包括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系,在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強調尊重各國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雙方同意兩國外長舉行會晤,啟動上述工作,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討加強雙邊關系……同時,中、沙、伊三國均表示愿盡一切努力,加強國際地區和平與安全。
(資料圖)
對此,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殷罡 3 月 11 日晚接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應看到沙特和伊朗有一定的和解的基礎。沙伊雙方曾有外交關系,后因沖突斷交,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都有緩和關系的愿望。此前,雙方也曾在伊拉克和阿曼有過幾次外交接觸和對話,打下了和解的良好基礎。
其次,殷罡認為,之所以是三國聯合聲明,這說明中國參與了調解,而不僅僅是提供談判場地,是和解的推動者與見證方。
再次,為什么是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
殷罡表示有著多重因素:一方面,伊朗仍處于外交孤立狀態,如果沒有大國見證,與沙特達成和解比較困難;另一方面,由于拜登政府對沙特人權等問題的干涉,使得沙特對美國現政府排斥。在沙特和伊朗和解的基礎及基于以上條件下,中國不僅表達了推動的意愿,同時也表明了不介入地方沖突的原則,這一立場既能被沙特接受,也能被伊朗接受。
殷罡認為,總體而言,這是中國外交的一個重要成果,也大大提升了中國在推動國際地區和平與安全方面的大國形象。
(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來源 | 羊城晚報 · 羊城派
責編 | 楊楚瀅
校對 | 謝志忠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2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