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經》中,大鴇 " 肅肅鴇行,集于苞桑 ",飛行狀態躍然紙上。
在《西游記》中,孫大圣與二郎神斗法時變作大鴇。由于嫌棄大鴇放蕩,二郎神甚至不肯繼續變身與孫大圣斗法。
而這一次,在小天鵝 " 晨晨 " 曾飛經過的黃河岸邊," 飛向北極——跟著候鳥去遷徙 " 活動報道團遇到了新驚喜:一群現實中的大鴇。
(資料圖片)
△ 3 月 26 日,長垣黃河濕地,飛翔的大鴇。圖 / 周自然
長垣黃河濕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在此收羽歇足。每年 11 月到次年 4 月,這片有著廣闊麥田的地方都會成為它們的越冬地。
由于 " 老鴇 " 一詞,大鴇常被認為是一種 " 非常不檢點 " 的鳥,那么,真正的它什么樣?
3 月 26 日,由瀟湘晨報與阿里巴巴公益聯合發起 " 飛向北極——跟著候鳥去遷徙 " 活動的報道團來到了國內段的第四個省份——河南省,也是黃河流域的第一個省份。
在河南新鄉長垣,報道團如愿見到了這群 " 亞洲鴕鳥 "。
害羞的大鴇求愛時也會斗舞玩雄競
和中游不同,位于黃河下游地段的長垣黃河濕地地勢平坦,一望無際,苜蓿地、麥田仿佛在無限延伸,"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
這片土地,不僅供養著人類,也幫忙養活了前來越冬的大鴇。大鴇吃植物的葉、芽,也吃嫩草和種子,有時候吃一些小昆蟲,一般選擇在莊稼地和開闊的草原里歇息。由于它們既吃野草,又吃昆蟲,稱得上是大草原的保護神。
這次,報道團見到大鴇,便是在苜蓿地里。
遠處,一群大鴇露出小腦袋,在半人高的草叢里游蕩。和灘地內的其他鳥類相比,大鴇看起來體型肥碩,身形似鴕鳥,遠看起來,頭部、頸部、腹部呈灰色而微發白,身上羽毛為栗色或褐色。見到它們的身影,隨隊專家周自然與姚毅收斂了聲音和動作,輕手輕腳地下車。
△成排前行的大鴇。圖 / 姚毅
" 大鴇非常警覺,只要察覺到有人靠近,就會立刻飛走。" 姚毅說。原來,和 " 老鴇 " 給人的印象不同,大鴇相當害羞。由于體重大,起飛很費勁,所以它對接近的威脅極敏感,一旦發現人在 500 米距離內大鴇就會提高警惕,靠近到 200 米距離內就會驚飛。在救助時,人們也得小心避免激起它們的應激反應。
停下步子,姚毅遠遠地跟在周自然身后,看著他往前走去。在離大鴇還有 20 米左右距離時,鳥兒們像察覺到了什么似的,突然起飛。
△周自然在近處觀察大鴇。圖 / 姚毅
大鴇起飛前,一般都需要助跑一段距離,飛行高度也不算太高,看起來較為有趣。見此情景,兩位專家拿起相機緊急抓拍。照片里,大鴇們展開翅膀,棕色、黑色與白色的花紋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叫人看了不免驚訝:沒想到這么大的鳥還能支撐著胖乎乎的身子飛起來。
" 大鴇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雄鳥體長可達 1 米,體重 10 公斤,雌鳥比雄鳥相對要小得多,平均體重 3.5 公斤,是世界上雄鳥和雌鳥體重相差最大的鳥類。" 周自然說,別看大鴇作為草原鳥類,在飛行上算不得健將,但要比起賽跑,人家可比駿馬還快。
△大鴇們展開翅膀,棕色、黑色與白色的花紋格外醒目。圖 / 周自然
提起體型差,就不得不提到跟大鴇 " 害羞 " 的性格一樣少為人知的 " 雄競 "。
平時,大鴇雄鳥除了個頭大,嘴邊有兩綹山羊胡子一樣的毛以外,跟雌鳥沒什么區別。但一到了繁殖季節,大鴇雄鳥喉部便會長出白色的羽毛,脖子根和胸前長出紅棕色的羽毛,搖身一變成為草原上最靚的那個仔。
花枝招展的模樣,當然會被用于向雌鳥炫耀。為了奪取芳心,雄鳥甚至會把尾巴翹得幾乎彎到背上,翅膀完全翻開,展露大片雪白羽毛,同時胸前和脖子上的羽毛完全炸開,像是裹了一件皮草大衣。走路來,也是一步三搖。為了爭搶 C 位,雄鳥之間還會兩兩相互 " 叫陣 ",借著舞蹈 " 恐嚇 " 對方。如果兩只雄鳥誰也不服誰,就會咬住對方的嘴,胸膛互頂,推搡角力。
中國四分之一的大鴇春季會飛至長垣
暖陽藍天、河野茫茫,蘆花飛揚、麗鳥輕翔,黃黃的河水旋旋蕩蕩,流向遠方。隨處可見的大雁三五成群在水中游弋,或嬉戲打鬧,或引吭高歌,或盤旋飛翔,或梳理羽毛,鳴叫聲此起彼伏。
在一片熱鬧的景象中," 害羞 " 的大鴇除了塊頭大,似乎算不得起眼。
事實上,在長垣黃河濕地上,最先主要保護的對象是天鵝、鶴類和野鴨類,并不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現在的當地代表物種大鴇。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在長垣黃河濕地收羽歇足。圖 / 周自然
直到十年前,志愿者在當地發現了十幾只美麗的大鳥,雖然當時分辨不出它的品種,但通過拍到的羽毛,專家辨認出了這是屬于大鴇的羽毛。在當時,大鴇的保護、總體數量、運動情況、路線仍然相對空白。不過,很快,當地志同道合的人們自發地組成民間保護團隊。2016 年 4 月 18 日,當地正式掛牌成立了一個社區保護地 " 中華大鴇保護地 · 長垣 "。
這些年來,在人們的努力下,河南境內發現的大鴇數量在逐漸增多。鄭州、開封、新鄉等市黃河濕地內均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 大鴇在中國的數量約有 1600 只,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大鴇,到了春季會落在長垣黃河濕地。" 周自然介紹,長垣黃河濕地是大鴇們過冬的 " 家 "。
△ " 飛向北極 " 報道團車隊在小浪底的觀景平臺上。圖 / 記者袁召輝
如今,在長垣黃河濕地,大鴇們常常成群活動在農田里,時而飛起,時而聚集,這種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和其他越冬候鳥一起,已成為黃河岸邊最特別的一道風景線。
瀟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攝影記者袁召輝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 " 晨意幫忙 " 平臺;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 19176699651。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3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4-0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
頭條 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