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資料圖片)
文|科技新知,作者丨王思原,編輯丨伊頁
" 這是我自 1980 年首次看到 GUI(圖形用戶界面)以來,見過最具革命性的技術進步。" 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 · 蓋茨,在前不久發(fā)表了對 GPT 大模型的看法。
無論是在商業(yè)領域還是學術界,越來越多的產品和觀點涌現,似乎標志著 AI 時代的真正到來,起碼從絡繹不絕的發(fā)布會上看確實如此。
最近一段時間,只要與 GPT、AI、大模型稍微沾邊,這家公司就會被扣上 " 人工智能 " 的帽子,無論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能得到青睞。
而面對為數不多的大風口,很多主業(yè)不順的互聯網企業(yè)都想卷進來,試一試自己第二春的可能性,APUS 就是其中之一。
4 月 18 日,APUS 發(fā)布其自研多模態(tài)人工智能大模型 "AiLMe",并針對具體應用場景推出文本、圖像、視頻、音頻四個垂直模型,以此衍生出智能問答大師、簡筆成畫等眾多產品。
對于一個靠移動工具出海起家的企業(yè)來說,全面轉型人工智能頗有 " 春江水暖鴨先知 " 之意,既有做移動工具的經驗,也能更快地實現產品落地。但客觀來看,AI 大爆發(fā)對于 APUS 來說真的是機會嗎?APUS 能夠站上風口嗎?以船長自稱的創(chuàng)始人李濤,能夠帶領 APUS 駛向星辰大海嗎?
轉型的第二契機
回看 APUS 的發(fā)家史,離不開 " 順應 " 二字。
早在 2013 年,李濤還是 360 的副總裁,管理海外業(yè)務,而其創(chuàng)業(yè)動機也是在一次巴西出差時發(fā)現:短短不到 3 個月的時間,當地酒店服務員便將手機從功能機換成了智能手機,但他們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依然停留在接打電話、發(fā)短信上。
" 我就看他在屏幕上操作,刷來刷去也不知道該用手機干什么,我那時便意識到,移動互聯網要在海外爆發(fā)了。" 李濤此前講到。
2014 年 6 月,李濤離任后創(chuàng)辦了 APUS,并且一個月后就發(fā)布了首款產品 APUS Launcher,是一款適用于安卓設備的智能手機桌面,可以理解是基于原有手機的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出的輕量級操作系統(tǒng)。
大洋彼岸南美洲的酒店服務員已經開始使用智能手機的事情,讓李濤明白:新興國家的市場潛力開始釋放了,這時候,誰能在這些市場上提供基礎服務,誰就可以定義用戶的行為,同時決定互聯網未來流量的走勢。
而追上風的 APUS 僅用了一個月時間,用戶量就突破了 1000 萬人次;2016 年 3 月,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里,APUS Group 的用戶數量就從零增長到驚人的 9.2 億;在 2015 年初,剛剛獲得成為資本等提供的 1 億美元 B 輪融資時,APUS 的估值就已經達到了 100 億元人民幣。
毋庸置疑,當時的 APUS 靠著移動工具出海,吃盡紅利、風光無限。
但工具類產品的天花板很快就能望見,用戶使用時長與粘性有限,這已成為行業(yè)共識。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將盡,尋找下一個機會刻不容緩。
與多數同行一致,APUS 在移動工具之后首先瞄上了內容。曾將重點放在一些重度運營的產品上,比如電商、游戲等。主打方向也是和內容相結合,通過運營獲得回報。高峰時期的 APUS 共有 200 多款面向全球市場的互聯網產品,月營收能夠達到過億的水平。
但從 2018 年開始,谷歌開始打壓 APUS。隨后在李濤帶領下,其核心戰(zhàn)略從原來的出海轉向了全球化,并且將印度等潛力國家作為重點市場。可惜好景不長,2020 年印度電子信息技術部(NIC)一紙 " 中國 APP 禁令 ",封禁了 APUS 的多款主力產品。
海外市場流年不利,李濤不得不將第二曲線從內容變成了國內業(yè)務。不過從始至終,APUS 在全世界的營收方式都是廣告,國內市場也一樣。簡單來講就是提供手機桌面、上網瀏覽、搜索引擎、 APP 下載、信息及電話管理等功能服務,并基于產品、服務向第三方廣告平臺收取廣告服務收入。
但國內巨頭壟斷式的市場背景,使得 APUS 業(yè)務只能與 360 那樣,存在于 " 中老年群體 "。
「科技新知」在與 APUS 前員工交流后發(fā)現,其國內主業(yè)本質上就是靠 " 寄生 " 與一些老年機上,來獲取廣告收益。
早在 2021 年 315 晚會,就曝光了其 " 流氓操作 "。據悉,包括 APUS" 超強清理大師 " 在內的多款清理類 APP,表面是在清理手機內存,背地里卻在瘋狂收集個人信息并上傳,故意讓手機越用越卡。
當然,最重要的影響還不是手機用戶體驗,而是向老年人推送誘人的廣告,號稱走路就能賺錢、免費領雞蛋、免費搶飛天茅臺,推薦降血糖、減肥、壯陽等藥品,甚至引導至色情、博彩網站。
這些行走在法律邊緣的違規(guī)操作,也使 APUS 產品頻頻整改成了常態(tài)。
不過此次 AI 大爆發(fā),給了本就擅長開發(fā)、包裝軟件產品的 APUS 一個較為正道的發(fā)展方向,只是這次 APUS 能否像此前那樣順勢吃上紅利,沒人敢下斷言。
是機會更是風險
用李濤的話來講,他是國內最早接觸大模型的那一批人。在 2019 年時就見了 OpenAI 創(chuàng)始人 Sam Altman,并通過視頻向他和張一鳴、沈南鵬等人展示過,用 GPT-2 操作 DOTA2。
李濤曾表示," 當下業(yè)界對 ChatGPT 的認知還比較落后,前段時間我的 MBA 課程留了一份課堂作業(yè),基于紀錄片《壽司之神》描述日本工匠精神,我用 ChatGPT 完成了這份 PPT,第二天講的時候,很多人都還驚訝,不知道 ChatGPT 是什么。"
李濤對 AI、大模型的極度自信,似乎意味著 APUS 已經比同行超前了兩個身位。
其實不然,對于做移動工具 APP 的企業(yè)來說,利用大模型雖然可以為其產品提供更多思路、更智能的服務,但需要知道的是,大模型的研發(fā)成本已經很低,并非某個企業(yè)獨有。這就意味著 APUS 的競爭對手,也可以利用大模型來提高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加大競爭壓力。
例如其推出的的智能問答大師,是一款類 ChatGPT 的產品,這種產品在國內外已經非常之多。在 AppStore 中搜索 " 智能問答 "、"ChatGPT" 等關鍵詞可以發(fā)現,相關產品已經多如牛毛,甚至有多款產品與 APUS 的 " 智能問答大師 " 如出一轍,包括界面 UI、產品功能甚至訂閱服務價格都幾乎一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產品大多在 APUS 之前上架。
另外最需注意的還是百度、阿里等大廠,即便拋開技術、數據等層面的差距不談,單論在 C 端市場的影響力,GPT 對它們來說更像是未來競爭中的一個必要工具,變現另有途徑。
很直觀的一個例子是,微軟的 Edge 瀏覽器和必應 Bing 搜索引擎集成了 ChatGPT 后,出現了大量的需求爆發(fā)。甚至三星也正考慮將默認搜索引擎由谷歌改為必應。
相反,對于 APUS 提供的產品,用戶需要花費 68/ 月的高價才能體驗,在對價格極其敏感的國內市場,顯然會喪失不小競爭力。
另外,在訓練成本、算力等基礎設施上,APUS 與大廠幾乎沒有競爭能力。不過李濤也直言," 凡是用算力解決的都是暴力方法,還是你的算法不夠聰明。" 不依賴大算力的路徑才是 APUS 對大模型的理解。
這種以優(yōu)化算法為主的模式對于中小企業(yè)來說固然是好,但問題在于優(yōu)質數據語料從何而來?據悉,APUS 大模型的訓練數據主要還是來自公開語料庫、行業(yè)公開數據、爬蟲公開網頁內容,只有少部分是其此前產品收集的數據。
這種幾乎全是來自于公開資料的數據,顯然與業(yè)內公認的優(yōu)質數據存在顯著差距。如果拿不到垂直行業(yè)內的優(yōu)質數據,又如何做出差異化產品?
事實上,無論是優(yōu)化算法還是采用所謂的 " 知識蒸餾 "(AI 提問 AI)方式去提煉數據語料,AI 行業(yè)的競爭最終還是會圍繞人才展開,這也是前沿科技企業(yè)的核心所在。但船長李濤能夠吸納更多、更好的船員嗎?
新時代下的管理危機
360 團隊的出身,使得整個 APUS 存有一些 " 老派互聯網 " 大廠的舊疾。
按照李濤的話來講,"APUS 是高執(zhí)行力的團隊,一人指揮,麾下千軍萬馬向同一個目標發(fā)起沖鋒。" 但在其員工口中,這種高執(zhí)行力被稱為 " 一言堂 "。
" 加班嚴重、壓榨員工、績效管理,老板是皇帝 ",一位前 APUS 員工向「科技新知」坦言," 老板就喜歡看員工加班 "。
事實上,加班在互聯網企業(yè)中確是常態(tài),但 APUS 的加班制度有些病態(tài)。" 即便是干耗著也不能走,還會拿工時說事,每周每月都會有工時排名,誰加班時間廠誰績效高,離職時會直接將績效扣完 "。
脈脈上也有相關評價,稱 " 常態(tài)化 996,裁員極快,公司氛圍很差,都圍著老板這個土皇帝轉 "。
知乎上一位匿名前員工這樣評價 APUS 的管理體系," 假如你直接匯報給船長,還是看看《大明王朝 1566》,嘉靖 - 內閣 - 百官,船長 - 核心委員會 - 外圍。如何立足,自己掂量。"
在《大明王朝 1566》中,嘉靖、內閣、百官之間存在著復雜的權力斗爭和利益博弈,這種官僚體制導致很多決策不公平和不合理,最終使大明王朝走向衰敗。
李濤最崇拜曾國藩的自我克制和修為,并表示曾國藩 " 以至誠行天下 ",我李濤做人就是兩個字:單純。但現在來看,理想和現實仍存在著鴻溝。
至于人才,李濤曾坦言,目前中國的人才價格過高,在北京找到的人才和硅谷的價格幾乎一樣,產出卻大相徑庭,而且成本越高的人才心態(tài)越浮躁,成本越低的心態(tài)反而平靜。
但他卻忽略了人才密度以及人才波動這一客觀事實,對市場存在誤解與偏差,而花費大把時間、成本在尋找人才上,這或許也是 APUS 人員流動性極高的原因。
與海外工具市場不同,AI 大模型并非快跑游戲,而是競爭游戲。像智能手機系統(tǒng)一樣,未來能夠留存下來的大模型產品并不會多,對于中小企業(yè)來說,在算力、技術、數據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下,創(chuàng)新才是活下來的關鍵。
而管理上的不正確或者說跟不上時代,儼然會使 APUS 在轉型中缺少創(chuàng)造性,以及存在員工缺乏積極性、團隊協作能力不足等問題。這樣的企業(yè)很容易戰(zhàn)略失焦,也無法及時適應市場變化和競爭壓力。
" 著名經濟學家企業(yè)家 " 高啟強曾說過," 風浪越大魚越貴 ",面對這次席卷全球的 AI 大浪潮,李濤船長能否有所收獲,市場還要靜觀其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5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
頭條 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