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要搭子也不要長期關系的年輕人,是因為開啟了防御機制?
作者丨徐倩影
【資料圖】
題圖 | 《周日晚上左右》
主動選擇 " 搭子 " 的年輕人,表面開放,實則大多都開啟了自我防御機制。
" 在四川方言里,‘搭子’關系就是一起玩。"
周小鵬說不清網絡上熱議的 " 搭子 " 到底和四川方言文化之間有什么關聯,但從時間線來講,四川人口中的麻將 " 搭子 " 一定早于當下被不斷拓展的新型 " 搭子 " 關系。
" 四川人打麻將,‘湊搭子’是在熟人關系里找,而現在的年輕人是通過愛好和需求在互聯網里找陌生的‘搭子’。"
周小鵬認為這兩者本質上還是有區別的,背后呈現的心理需求也不太相同。
2023 年 4 月 3 日,北京。觀眾在時代美術館參觀 "WAVELENGTH:瞬息涌現 " 當代藝術展。(圖 / 視覺中國)
有人認為年輕人正在通過各種 " 搭子 " 的方式,順便相親;有人認為 " 搭子 " 是親密關系的 " 平替 ";也有人認為 " 搭子 " 正在摧毀年輕人對婚姻的需求 ……
周小鵬則認為," 搭子 " 沒有褒貶之分,但是主動選擇 " 搭子 " 的人,他們的心理動機,決定了這段短暫關系的意義。
在 " 搭子 " 關系盛行的當下,《新周刊》與心理咨詢師周小鵬聊了聊為什么年輕人越來越喜歡 " 搭子 " 而非朋友," 搭子 " 背后的心理動機到底是什么," 搭子 " 陪伴的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心理需求。
以下為周小鵬的自述。
" 搭子 " 并不是一種新型社交關系
四川人愛打麻將," 搭子 "" 湊搭子 " 是每次組局打麻將時常講的詞。
在我看來," 搭子 " 并不是一種新型社交關系,無論是從地域文化還是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講," 搭子 " 都是一起玩的意思,是日常生活中一種簡單的交往方式。
2006 年,我還在婚戀網做咨詢,見過很多 " 搭子 " 局,主辦方還組織過 " 六人行 " 的活動—— 6 位年輕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局,可以選擇一起看電影、吃飯、爬山、打球等,其實就是一種臨時、短暫的組局方式。
四川人打麻將常說的 " 湊搭子 ",是在熟人關系里找玩伴,而現在的年輕人是通過愛好和需求在互聯網里找陌生的 " 搭子 "。
《今生第一次》劇照
過去," 搭子 " 還沒被互聯網定義的時候,范圍更為寬泛。
被定義后的 " 搭子 ",似乎變成了主打一個細分領域的精準陪伴,利用每個人的缺失與需求,相互尋找滿足。
海德格爾說:" 一切事物與生物,都永恒地處在一種關系狀態中,而這種關系,賦予了我們意義。"
" 搭子 " 不屬于牢固關系,他們本是陌生人,只因為相同的愛好和想法臨時組局而已。
但年輕人為什么更喜歡這種 " 搭子 " 關系?
我覺得,當下的年輕人看起來很開放,在互聯網交友、聊天、分享,看似什么都聊,但實際上他們的自我防御更嚴重,也更擅長保護自己,不隨便敞開心扉。
而 " 搭子 " 關系恰恰符合他們對于人際關系的需求——淺層交往,不必交心,有界限,可以隨時拒絕回答一切自己不想說的內容。
《重啟人生》劇照
當然,也因為這種淺層交往關系,他們更容易放下戒心,打開自己內心幽閉的暗格,將 " 搭子 " 視作 " 樹洞 "。
對成年人而言,面對短期的、沒有利益關系的、不熟悉的人,他們更愿意講出自己的心里話。
" 搭子 " 的范疇廣泛,除了一起喝酒、吃飯、喝奶茶、健身、學習等,也包括網絡陪聊、陪玩游戲等虛擬陪伴。
沉迷 " 搭子 " 關系,
可能會束縛自身的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人對于不同的關系,會有不同的需求。
一般而言,人對于越親近的關系,需求越高。
比如在戀愛的親密關系中,人有性、情感表達、關注度、共同成長等多方面的需求。
但 " 搭子 " 只要滿足單一需求即可,它屬于人際關系中最疏遠的一種。
2023 年 4 月 29 日,山東煙臺。參加迷笛音樂節的觀眾。(圖 / 視覺中國)
當一部分年輕人長時間沉迷于 " 搭子 " 關系,可能會對生活產生一種隱形傷害。
我們每個人都有攀比和比較的心理,常常會放大 " 搭子 " 關系中的局部滿足,長期沉迷于 " 搭子 " 關系之中,年輕人(會)不愿意進入親密關系,或者不想談戀愛。
" 搭子 " 關系,只需滿足欲望,常是快速組合、快速分離。
換言之,陷入 " 搭子 " 關系的人,永遠可以感受到激情的、新鮮的、刺激的關系。
而現實生活中,最長久的激情不過 18 個月,當激情過后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平淡生活中的瑣事?
" 搭子 " 是一種自我滿足感超強,且缺乏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
正常的人際交往,不可能是單一化的,更不可能只有愉悅而沒有痛苦。
人與人的正常交往中如果只有正向的情緒,沒有負向的情緒,這種關系便不會被認為是情感關系。
但人是多面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多元化的,而非單一性的存在。
《周日晚上左右》劇照
" 搭子 " 關系的本質是啟動了自我防御,只展示一面給別人,別人也同樣只展示出某一面。
我所擔心的是,一部分年輕人如果過度自我防御,會造成自我封閉,不愿意展示自我,不愿意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害怕人際交往 ……
說白了,很多人不談戀愛就是因為怕麻煩,因為戀愛時需要處理問題、解決問題。而一個人可以很瀟灑地生活,避免很多問題和麻煩。
親密關系中有三種角色,分別是:父母角色、成人角色、兒童角色。
兒童角色是指我開心就玩,不去管別人;父母角色是我要管著別人;而成人角色,既要像父母角色那樣管著別人,也要像孩子角色那樣偶爾玩一玩。
一般而言,孩子和孩子可以愉快地玩耍,但是一個孩子不可能向另一個孩子負責任。
當一部分年輕人過度沉迷于 " 搭子 " 關系,他們可能就會把自己兒童化,無法處理好身邊的長久關系。
說得嚴重一點,很可能會出現成癮行為,或過度逃避性行為。
如果這個人過分兒童化,那么他永遠無法變成一個成年人。
" 搭子 " 關系的存在對他而言,就是不好的關系,并且會束縛他的成長。
" 搭子 " 也可以成為一種脫單方式
當然,對于比較 " 宅 ",不愿意參加相親,約會時很難打開話題的人,不妨試試 " 搭子 "。
" 搭子 " 關系提供了一種相互依賴和支持的方式,有助于建立親密關系;共同的愛好可以打破原有認知結構,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頻繁的交流,可以提高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年輕人將 " 搭子 " 的短暫關系變成長久關系,無論是從 " 搭子 " 變成朋友關系,還是變成戀愛關系,都有利于他們的個人成長。
" 搭子 " 沒有褒貶之分,但是主動選擇 " 搭子 " 的人,他們的心理動機,決定了這段短暫關系的意義。
任何關系都在促使我們變化、成長,如果個人情緒里出現了退縮、逃避、自我封閉,可能是我們沒有把關系處理好。
《今天也安然度過》劇照
在日常生活中,人際關系越復雜,我們要應對的問題就會越多。
在 " 搭子 " 盛行的情況下,我發現一部分年輕人內心是害怕網絡交友的。
他們不斷地放大網絡上的壞人形象,同時又不斷地縮小自我的能量。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能力,都知道怎么去更好地篩選合適自己的人,也有能力去防止自己受到傷害。
當我們學會如何保護好自己,便能夠敞開心扉與適合的人交流。
《重啟人生》劇照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可能是人生的重要一課。
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不是逃避、漠視就會安然渡過。
當你知道自己的底線、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能量時,自然會有自我保護的力量。
我們需要承認自己只要活著,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風險,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之所以能夠讓自己活得更好,是因為我們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下,一部分年輕人缺乏的就是勇氣,他們想擺脫所謂的社會壓力,想拼命逃離 " 內卷 " 的環境,不斷地找各種借口說服自己必須啟動自我防御機制。
實際上,從行為心理學來說,當我們想改變的時候,我們的行為就會改變。
如果身邊的朋友太少,我們要學習如何用 " 搭子 " 的方式讓朋友變多,讓朋友圈變寬;如果我們想進入一段親密關系,就應該用更開放的心態去接納關系中的問題。
原標題:
心理咨詢師周小鵬:別讓搭子成為一種隱形傷害
本文首發 635 期《找個搭子》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20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