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吳紫翼/文 受訪者供圖
婀娜的舞姿、靈動的碎步、風韻的體態(tài)、嬌憨的神情......14名青年舞蹈演員用短短5分鐘的時間讓1500年前的唐朝女子活靈活現(xiàn)。
(資料圖片)
近日,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的熱播讓曾經(jīng)刷屏的《唐宮夜宴》舞蹈再次被網(wǎng)友津津樂道。這也讓劇中主演白百何的原型——鄭州歌舞劇院編導陳琳再次回到排演《唐宮夜宴》時的點點滴滴。接受大象新聞記者采訪時,陳琳稱,“以文化為根,以舞蹈為媒,回家鄉(xiāng)工作,我希望能用舞蹈解讀中原文化。”
40度高溫身穿冬季棉服,真實還原舞者的工作狀態(tài)
2022年春節(jié),陳琳接到了新挑戰(zhàn),要將自己的作品——《唐宮夜宴》改編為電視劇,這個消息令陳琳即開心又緊張“這是對我們舞者的肯定,但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領域的挑戰(zhàn)。”
為了能夠真實還原舞者們的生活與工作,作為《唐宮夜宴》的編導,陳琳很快接到了編劇任寶茹、高璇的電話,“她們的敬業(yè)讓我們敬佩,每次電話采訪都是兩三個小時。”陳琳清晰地記得,春節(jié)過后,任寶茹、高璇專程來到鄭州歌舞劇院,與舞者每天“泡”在一起,“她們和我們一起排練、吃飯,還會去到宿舍看我們的日常生活。”
今年夏天,該劇在鄭州開拍,至今陳琳還記得第一次與主演白百何見面的心情,“當時好激動啊,近距離交流后,發(fā)現(xiàn)我們最熟悉的優(yōu)秀女演員與我們一樣,對自己熱愛的職業(yè)認真負責。”
為了還原2021年陳琳的工作狀態(tài),白百何與演員們在40度高溫的天氣下身穿棉服,“她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令我們欽佩,拍攝現(xiàn)場我演示一遍,白百何老師就可以直接演繹。”
在采訪過程中,陳琳與記者分享了一張她保存至今的對比照,那是她在博物院采風時的一張照片,當白百何以同樣視角拍攝時,有不少身邊朋友感嘆兩人神似。“我自己對比了一下,覺得真是有點像。”
陳琳透露,劇中除了白百何、婁藝瀟、張慧雯等專業(yè)演員外,不少“唐宮小姐姐”都是本色出演,她們在劇中根據(jù)各自不同的性格,與主演搭戲時,即興發(fā)揮加了不少臺詞。
在片場,陳琳每次都會通過監(jiān)視器看到劇中的片段,但對整部劇的播出陳琳直言,既期待又不敢看,“好奇自己的生活被記錄下來會是什么樣子,但又很緊張網(wǎng)友們的評價如何。”如今《我們這十年》已經(jīng)接近大結局,陳琳也一集不落地追完了,“看完我自己都落淚了,現(xiàn)在看到網(wǎng)友一致好評,這說明大家與我們一樣,在傳統(tǒng)文化、文化自信方面產(chǎn)生了共鳴,這就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30年的舞蹈夢,舞出文化之美
《唐宮夜宴》馳名中外,但如何讓這支5分多鐘的舞蹈支撐4集電視劇的內容,陳琳講述,劇中融入了鄭州歌舞劇院的發(fā)展,其中就包含了陳琳和同事們十年中的工作發(fā)展,從小切口折射出整個舞蹈行業(yè)的發(fā)展。
1989年,4歲的陳琳開始學習舞蹈,與不少小女生一樣,因為漂亮的舞裙,聚光燈下的閃耀,讓陳琳對舞蹈產(chǎn)生了熱愛。11歲那年,陳琳離開家鄉(xiāng)到山東、上海、北京學習。2008年,陳琳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yè),時隔12年,陳琳決定回家鄉(xiāng)發(fā)展舞蹈事業(yè),因為那里是她夢想開始的地方,那里也有著她創(chuàng)作的靈感。
當年的陳琳對河南的民族舞畫下了一個問號,“新疆有新疆舞,安徽有花鼓燈,東北有秧歌,能夠展現(xiàn)我們中原文化的舞蹈又有哪些?”陳琳帶著疑問來到了鄭州歌舞劇院,工作后,通過看展、學習文學作品,期間她多次拜訪信陽的老藝人,學習信陽的花挑舞,2019年,她排演的《花挑情》第一次代表著河南的民間舞,入圍了第十二屆中國荷花獎的民族民間舞,走到的全國的舞臺上。
談起《唐宮夜宴》的創(chuàng)作,陳琳回憶,早在2017年她就有了創(chuàng)作靈感,想要用舞蹈展現(xiàn)中原文化,博物院是陳琳創(chuàng)作期間最常去的“靈感來源地”。河南博物院中唐代舞俑的形象讓陳琳既熟悉又陌生,“我們都是同行,只是年代不同。”
走出河南博物院,陳琳萌發(fā)了“復活”躺在博物館里的唐俑的想法,于是,陳琳便開始了古典舞《唐宮夜宴》的創(chuàng)作。為了能夠最大程度還原唐俑的真實形態(tài),陳琳從妝容、服飾、道具,對唐俑文物及古畫進行了大量研究。
經(jīng)過近兩年的編排,2020年10月,《唐宮夜宴》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獲獎提名。2021年春晚,鄭州歌舞劇院應邀河南衛(wèi)視春晚錄制,《唐宮夜宴》再次登上舞臺,14個從唐三彩中脫胎的唐代少女形象,火爆全網(wǎng),一幅“盛唐夜宴圖”,讓1500年前的唐朝女子“活”了起來。
繼續(xù)用舞蹈跳出中原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唐宮夜宴》的出圈也改變了陳琳的生活節(jié)奏,近兩年的時間中,陳琳收到了粉絲們源源不斷的喜愛與支持,陳琳團隊參加全國巡演的場次與往年相比翻了數(shù)倍,“因為熱愛,看到大家對作品的喜愛,所以也沒覺得很累。”
舞蹈對陳琳來說不僅僅是一份事業(yè),更是一種責任,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她來說也像一個“百寶箱”一樣,不斷激發(fā)著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她也告訴記者,未來她計劃將《唐宮夜宴》編排成一部一小時左右的舞劇展現(xiàn)給觀眾。
陳琳透露,在此期間她對舞蹈的創(chuàng)作并未止步,下一個作品將以朱仙鎮(zhèn)木板年畫人物為舞蹈元素,目前,該作品已經(jīng)入圍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終評。其中的參演人員,一部分為“唐宮小姐姐”的原班人馬,另一部分將會加入“新鮮血液”,“這次會有我們的小哥哥參演,還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采訪中,陳琳提到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也更加堅定了她未來發(fā)展的步伐與信心,“這是對我們舞蹈工作者的一種認可,更是一種鞭策,未來我將用舞蹈繼續(xù)跳出中原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