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龍區有不少以歷史人物姓名命名的道路,其中一條道路以隋唐洛陽城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的姓名命名,它就是宇文愷街。
宇文愷街位于洛龍區西側,道路北端與濱河南路相交,南端直抵伊洛路,是一條貫通洛龍區南北的道路。
走在雙向四車道的宇文愷街上,可以看到筆直的道路兩側有成蔭的樹木。若以開元大道為界,將這條道路分為南北兩段,可以明顯發現道路北段是居民住宅區,道路南段為工業園區。
在宇文愷街的南端,有一條尚未硬化的延長線,這條小路南向穿過王屯、梁屯的大片土地,與洛陽的南環路——南山大道相交。
總的來看,現在的宇文愷街是一條道路寬闊、交通便利、功能齊備的城市次級干道,沿線居民不僅可以沿該道路步行進入環境優美的洛河南岸綠地,在健康樂道上散散步、看看景,還能快速抵達市委市政府以及龍門高鐵站一帶,辦事、外出都十分便捷。如果宇文愷能穿越到現代,他對這條以他的姓名命名的道路,應該是滿意的。
公元555年,宇文愷出現在北朝一個顯赫家族——宇文家族。其父宇文貴曾是北周的大司徒,其長兄宇文善是西魏的大將軍,其二兄宇文忻官至北周驃騎將軍,17歲就被賜爵位。宇文愷因父兄輩的功勞,3歲就被賜予雙泉縣伯爵,6歲就成為平安郡公爵,但他不愛騎馬射箭,而喜好讀書,特別是喜歡工藝建筑書籍,這也為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建筑大師打下了基礎。
根據史料記載,宇文愷一生主持了諸多具有重大影響的規劃設計工程,東都洛陽城是宇文愷繼大興城后,規劃設計的第二個都城,也是他晚年規劃設計思想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宇文愷規劃大興城(唐代改名長安城)時年僅28歲,等到規劃設計東都洛陽城時,他已經51歲,這時的宇文愷規劃手法和設計經驗己經非常成熟和豐富。
東都洛陽城的營建過程歷經十個月,如此大規模的建都工程在這么短時間內完成了,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世界建都史上的奇跡。東都洛陽城由皇城、宮城、郭城等幾部分組成。“洛水貫都,有河漢之象”,城內街道縱橫,有103個里坊,3個商貿市場。洛河之北為政治中心,洛河之南為商業和居民居住區。今天的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和定鼎門遺址,分別是東都洛陽城宮城的南正門和郭城的南正門。后來,宇文愷又奉命建設皇家園林上林西苑,即“西苑”。西苑氣勢恢宏,奇花異木、宮殿樓觀,窮極華麗,今天的西苑公園就建在西苑遺址上。
東都洛陽城建成后,宇文愷將東都規劃經驗撰寫成《東都圖記》,這本書成為中國城市規劃理論成熟的重要標志,為中國本土營造體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
宇文愷不僅規劃建設了兩座影響后世的都城,也參與重要水利工程——廣通渠的建設,還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等方面有諸多貢獻。唐代編纂《隋書》的史臣這樣評價他:“宇文愷學藝兼該,思理通贍,規矩之妙,參縱班爾,當時制度,咸取則焉”。足見宇文愷的歷史地位與影響力。至唐代,宇文愷所設計的萬年縣縣門還得到唐高宗的特別保護,“萬年縣廨,去府七里,縣門屋宇文愷所造。太平公主降薛紹,于縣廨設婚席。初以縣門隘窄,欲毀之,高宗敕,宇文愷所造,制作多奇,不須毀拆也。”
今天我們以宇文愷的名字命名道路,不僅是為了紀念這位劃時代的營造巨匠,也是為了讓優秀的中國文化得到傳承弘揚。(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劉嘉儀 文/圖)
【來源:洛陽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