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教育部課程研究所傳來喜訊,中原區(qū)伏牛路第二小學的開發(fā)的《未來建筑師——基于項目的STEM課程》和《稚趣青銅》入選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校本課程建設典型案例。
據(jù)悉,2021年12月,課程教材研究所啟動了中小學校本課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各省(市)學校高度關注,踴躍參與。本次案例征集與遴選工作歷時1年多,堅持程序合理、嚴謹認真的原則,具體按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8個類別,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開展。案例征集工作以來,共收到全國各地、各學校的課程案例近4000個,經過4輪全國遴選及課程專家的層層評審,公布了入選的298個典型案例名單。?
3月29日,學校舉行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網校本課程遴選活動暨“一線課程專家”聘任和授權出版簽約儀式。周璐代表基礎教育課程資源網授予校長于建麗“一線課程專家”聘書,肯定了學校在課程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
為更好推廣校本課程建設方面的經驗,基礎教育課程資源網《校本課程典型案例匯編》編寫組按工作安排擬組織開展優(yōu)秀案例集匯編出版工作,展示精品課程。隨后,宋壘、許秋歌兩位老師依次在授權書上鄭重簽名,為未來的書籍出版、課程精進做準備。
據(jù)介紹,為更好地完成“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這一目標,學校逐步開發(fā)了《未來建筑師》系列課程。這是學校創(chuàng)客團隊依據(jù)國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及《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將多學科整合,使學生能夠經歷基于真實情景的深度學習而撰寫的基于項目的STEM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目的,使學生能夠終身發(fā)展且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為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開發(fā)了“稚趣青銅”校本課程,用不織布、彩泥等材料制作青銅器相關手工作品,將河南省博物院青銅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審美相合,使這些歷史悠久且神秘的青銅器文化變得接地氣,孩子們由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加熱愛青銅器文化,熱愛中原文化。
鄭報全媒體記者?周娟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30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
頭條 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