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紅色遵義,處處浸潤著書香。讀書,已成為遵義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日益完善的城鄉基層全民閱讀設施,為全民閱讀的深入推廣提供了強大助力。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不少社區依托書屋,開展讀書征文、知識講座、科技培訓等群眾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在匯川區山盆鎮太坪村農家書屋,村民們正在翻看書籍,查閱資料。“我平時都會來書屋看看書,學到了不少知識。”中午時分,村民李安美像往常一樣到書屋閱讀。
這個農家書屋雖小,藏書卻很豐富,涉及法律、科技、文化、少兒等種類。平時,村民們借閱農業技術、嬰幼兒護理方面的書籍較多,孩子們放學也喜歡過來看書。
在該鎮天池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有一間集娛樂與閱讀為一體的農家書屋,陳列有序的各類圖書吸引了不少人前來閱讀。針對不識字的年老居民,社區志愿者還提供朗讀服務。
據了解,在13個農家書屋的帶動下,該鎮“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風尚和濃厚氛圍逐漸形成,書屋成為廣大群眾的“充電站”和“休閑角”。
走進匯川區高橋街道高橋社區農家書屋,記者看到,這里正在舉行讀書分享會,領讀人江先燕正在分享讀書心得,居民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互動交流。
高橋社區農家書屋現有書籍2500余冊,社區黨總支部副書記江先燕告訴記者:“1月底,書屋更新書籍538冊,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興趣愛好的群眾的閱讀需求。”
目前,高橋街道一共有農家書屋6家,實現了社區全覆蓋,共有書籍11000余冊,經常開展讀書分享會、手工活動、心理輔導課等各類活動,每年共計30余次。書屋內還配備了各種娛樂用品,極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在紅花崗區中山路街道新華橋社區,有一個“同心書吧”,不到20平方米的面積,存放了圖書5000余冊,自2000年建成投用以來,每天都免費對外開放。
新華橋社區何家巷是浙大西遷遵義辦學教務處的所在地,因此,書吧里有關遵義歷史、紅色文化的書籍深受讀者歡迎。社區居民黃啟明說:“我喜歡看歷史、紅色文化方面的書籍,我會給孫子們講故事,讓他們領悟遵義的歷史文化,讓他們充滿正能量,懂得感恩。”
此外,居民還可以走進新華橋社區在書吧旁打造的浙大西遷與何家巷陳列室,聽講解、看展覽。
新華橋社區負責人表示,將依托這兩個載體,積極開展黨員教育、全民閱讀等活動,推進“書香社區”建設,讓更多居民感受閱讀之美。
如今,遍布我市的一間間小小書屋,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家園。
編輯:陳晨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干江沄
【來源:遵義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