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好的中午,中國留學生宇琦騎著電動車穿梭在悉尼街頭。今年9月,他來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之后兼職做外賣員。在送外賣途中,他去了很多平時不會去的地方,遇上了意外的風景和治愈的人。
騎電動車送外賣時,他大部分時間在放空。吹著風,欣賞沿途的風景,享受這兩年來自己“最輕松的時刻”。早在今年3月,他脫產考研失敗,看著簡歷上多出兩年的空白期,他很崩潰,看不見出路。
現在,他在澳洲留學,日常兼職送外賣。這份工作沒有職場內卷和對前途的迷茫,1個月能掙2000澳幣(約合9326人民幣),基本覆蓋他在悉尼的房租和生活費。
(相關資料圖)
他說,在這里送外賣很開心,學習也更有動力,體力勞動跟腦力勞動本質上沒什么不一樣,都是通過勞動獲取收入。“我現在的心態更好,賺得更多更好,賺不到錢也沒太大關系,而且不用每天工作10小時,才能養活自己。”
取餐/受訪者供圖
以下是他的講述
【1】“沒想到能掙這么多”
留學之前我就想著要兼職打工,但沒想好做什么。今年9月來到悉尼,權衡之下覺得送外賣的時間比較靈活,還能更快了解這個城市,于是決定做外賣員。
相較于在餐廳工作,送外賣對語言要求沒那么高,不需要大量面對面的溝通。并且餐廳的工作時間更嚴格,不利于我兼顧學習和工作。之前問過幾家華人餐廳,薪水比最低時薪還要低一兩刀,大概是18-20澳幣/小時。
送外賣前,我了解過澳洲的交通法規,準備好安全裝備和送餐裝備,做好了心理建設。畢竟我剛從過國內出來,送外賣需要跟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怕語言不通惹來糾紛。
外賣平臺會進行線上視頻培訓,講一些送餐基本禮儀、交通法規、道路安全知識,還有平臺的如何使用。
送餐之旅正式開始。第一天挺順利,整個人很興奮,但經驗不足跑了很多回頭路,只掙了70刀。跑多了以后就會做好路徑規劃,在同一個區域取餐了一起送,節約更多時間。
因為習慣不同,我偶爾會被小小“教育”一下。澳洲的車子是可以在路邊隨便停的,但是一般都會平行于道路,不要擋住人行道,有一次我擋住了,就被人批評了。
我嘗試了三個外賣平臺:熊貓外賣、Uber和DoorDash。熊貓外賣支持的餐廳老板和客戶都是華人,uber的受眾主要是當地人,會經常收到小費,熊貓外賣基本不會有小費。熊貓外賣有一個底單的價格,每超過1公里會漲錢,但漲幅很小,所以跑熊貓會盡可能接短距離的單。Uber的外賣有點像打車程序,會計算路程和等待時間。
送餐裝備/受訪者供圖
我每周會送個三、四天,一天會跑中午和晚上兩個高峰期,加起來四、五小時。熊貓平臺大概一天賺120到140澳幣,uber目前可能缺外賣員,會經常給一些獎勵補貼,4小時能賺180澳幣。有時候我會選夜宵時間段送外賣,晚上9點到12點,能多得一點補貼。騎電動車久了脖子痛,但如果去餐廳打工也會辛苦,掙得還少。
一周收入/受訪者供圖
10月一個月,我差不多掙了2000多澳幣,基本能cover我在悉尼的房租和生活費。一開始只想掙點補貼,沒想到能掙這么多,我現在就想多跑跑,薅資本主義的羊毛。
【2】意外的風景
送外賣可以去到平時你不會去的地方,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
有天晚上,我被派了一個很遠的單,直接騎到了達令港。回家時路過大橋,扭頭一看,沿岸燈火通明,壯美的場景讓我震撼,感覺世界在為我亮燈,那一刻真的很愉悅。
治愈的不僅是風景,還有人。
有一次我騎車過大下坡,差點撞到一個醉漢,他的朋友跟我說沒關系,反過來還一直安慰我,當下覺得挺暖心的。還有一次我路過一片綠地,被一條雪納瑞犬追著咬,我騎車跑,它就一直追,還咬住了我的腳,還好我的鞋比較厚,沒被咬破。最后一位熱心的白人大哥攔住了那只狗,真的很感謝他。
送外賣還讓我種草了一些餐廳,比如港式甜品店、冰淇淋店、用火坑烤的披薩店,有機會我要去嘗嘗。
種草甜品店/受訪者供圖
在雨夜送餐風險更高,這邊的路面非常滑、風也比較大,雨夜會有一些交通隱患,外賣平臺會給你補貼,送餐收入是平時的1.2倍。有一次我送得有點久,電動車沒電了,只能淋雨推著車,走了兩三公里回家,當時真的很崩潰。現在心里會有個概念,車最多跑5小時,快沒電的時候,就會準備回家。
我遇到的客戶大多通情達理,但也收到過兩個差評,有可能是因為聯系不到客人,就把外賣放樓下了。這邊的外賣平臺不會因為差評扣錢,但我心理上蠻受打擊。差評過多可能會導致封號,評價越高,可能會接到更好的單子。熊貓外賣跟騎手的聯系更緊密,Uber與騎手不是雇傭關系,我們更像是個體戶,安全也需要自己負責。
悉尼一些區域的治安不很好,我有朋友送外賣時被一個醉漢威脅,說要拿刀捅他。為了確保安全,我在車筐里放了一個防身的棍子,用來嚇唬人。
我認識的騎手中,有人是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大學的留學生,也有人是通過中介來這邊打工賺錢的,我能明顯感到后者的壓力更大,一天會跑10多個小時,工作強度很高,看上去更滄桑和疲憊。其中不乏有四五十歲的叔叔阿姨,叔叔應該是出來打工的,阿姨是來陪讀的,孩子在這邊讀本科。
【3】兩年來,最輕松的時刻
來悉尼留學之前,我的人生經歷了比較黑暗的兩年。
我本科畢業于成都某211大學,在蘇州的銀行工作不到一年后,在2020年辭職脫產考研。
在國內工作時,更多是精神上的壓力,為了業績不得不加班,再加上經濟環境不好,金融業不好做。我下班回家后,經常要繼續寫工作材料,寫到凌晨1點多,第二天7:10起床,帶著惺忪的睡眼,坐40分鐘地鐵去單位。作為一個本科生,我覺得要走得更遠,還是要在學歷上有提升,就嘗試脫產考研。
2022年3月,我考研失敗了,有了兩年的空白期,這在招聘市場上很不利。剛出分的時候,我每天都在找調劑,我剛過B區國家線,考研太卷了,基本上剛過線很難調劑上;我也在求職網站上看工作機會,金融類企業對社招要求3-5年工作經驗,最后我的簡歷石沉大海。我天天悶在家里搜尋各種信息,糾結要不要再考研,很崩潰,不知道出路在哪。
我的一個研友建議我出國留學,這確實是我當下唯一的出路了。我順利拿到了新南威爾士大學的offer,感覺人生有一束光透進來了,有了前進的方向。
我25歲了,有年齡焦慮,就算在國內考上,還要再讀3年,國外大學的碩士時間更短,能更快進入工作崗位。我就讀的金融碩士是一年制,在澳洲留學經濟壓力挺大。我一整年的學費漲到了50,200澳幣(約合人民幣23萬),加上生活費一年得要四五十萬,還好有家里的支持,當上外賣員后,家里只需要承擔學費。
我打算明年在澳洲畢業后,回國參加校招。有碩士學歷,在金融業的天花板更高一些,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早回國要比晚回國好。
來澳洲后,我過上了兩年來最輕松的日子,沒有職場內卷和對前途的迷茫,送外賣很開心,學習時也更有動力。我喜歡騎著車到處欣賞風景,邊工作邊散心。
騎車時,我大部分時間在放空,腦子不用那么緊繃。體力勞動跟腦力勞動,本質上沒什么不一樣,都是通過勞動獲取收入。
我現在的心態更好,賺得多當然好,賺不到錢也沒關系。不用每天工作10小時,就能養活自己。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李沐曦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