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丁洋濤】閑置的物件自己用不上,放家里又占地方,該怎么處理?這時候閑置交易平臺的作用就凸顯出來。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哪些閑置物件成了香餑餑?定位閑置交易的互聯網交易平臺,當下又刮起了哪些消費新風?
2月1日,二手閑置交易App閑魚發布春節消費趨勢洞察。數據顯示,自動麻將機、家庭影院等成了閑置交易“硬通貨”;春節禮盒化身成年輕人的新年第一桶金;伴隨旅游市場的回暖,旅拍師一人難求,春節期間旅拍服務增長10倍。以上諸多閑置交易新風尚,均指向同一結論:這屆年輕人算是把閑置消費玩明白了。
(資料圖片)
春節新風尚:自動麻將機成“硬通貨”,年會獎品轉手就賣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不少民眾回鄉和家人團聚,但是回家以后都干啥?這個問題,看完閑置交易平臺的交易數據就能一目了然。
2月1日,閑魚發布春節消費趨勢洞察顯示,自動麻將機、家庭影院等成為春節假期“硬通貨”。閑魚數據顯示,符合聚會場景的娛樂商品漲幅明顯,近一個月漲幅環比超過50%。
除此之外,春節禮盒成年輕人的新年第一桶金。年會獎品、明星工作室禮盒、公司年貨在春節及節后持續霸榜,分別位列閑魚春節搜索熱點排行榜前三名,迎來交易熱潮。旅游市場迎“開門紅”,數碼相機、旅拍師搶手。不少年輕人以實際行動帶動了旅游業的回暖,也帶動了旅拍二手市場。閑魚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旅拍服務增長1000%。
家住海南的90后李女士告訴記者,剛剛過去的春節前夕,在閑魚上買過一位用戶發布的年會獎品。“那是一個全新的被子,里面薄膜都完好無損,對方稱是大豆纖維棉被,要價135元。”李女稱,等棉被到手后發現,有描述不符之處,本應是大豆纖維的棉被其實是絲綿,“可能對方也沒弄明白有啥不同,簡單協商后對方答應退還35元作為補償”。
在鄭州工作的95后阿濤曾在閑魚上賣過閑置的電子產品禮盒。“因為工作需要,公司給我配了一部業務專用手機,正好碰上商家搞活動,給我送了一份禮盒,里面有一個保溫杯、一個藍牙音箱和一個小臺燈。”阿濤稱,禮盒里的物件他用不上,于是掛在閑魚售賣,很快被一位重慶買家看上了。“去年的12月20日完成了交易,雖然中途因為快遞不順暢和對方有過多輪溝通,但整體體驗還是很不錯的。”他用“痛快的交易”形容這次經歷。
但并非所有的閑置交易都有上述完美結局,而不可控因素有時候往往來自閑置物本身。
在廣州地產行業工作的蔣先生,2021年在閑魚上掛出了彼時所在公司的年終福利——電燒烤爐盤,并且全新未拆封。該商品京東平臺價為800元,蔣先生選擇600元出手,但1年多過去了,還無人問津。“可能價格還是定高了,我準備把定價再降低一些試試。”蔣先生認為,也可能是點燒烤爐盤不夠實用。
西安的張女士就曾在閑魚上掛過一單自己在某次公司年會上獲得的獎品,歷經2年多的時間終于賣出,張女士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收到該閑置物被閑魚鑒定為假貨的消息。“首先,我并不知道這份獎品是假貨,而且這件已經賣出去了,結果買家在掃碼查驗時發現型號不匹配,最終給我退回來了。”張女士稱,平臺方鑒定真假對雙方都是一種保護。
消費新風尚:化妝品小樣、明星周邊、演出門票等受追捧
雖然不少閑置交易平臺建立的初衷是讓閑置游起來,但現在,消費者對它們用途的“開發”,卻日臻多樣。有人用它租賃閑置物品,也有人用它代下單買奶茶,甚至還有人用它出租個人時間,不少消費新風尚也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
“不得不說一句,閑置交易平臺真的巨好用。閑置物品擱家里又占地方又浪費資源,尤其是全新沒使用的東西,去閑魚流通起來簡直太有必要了。”海南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對于女士來說,類似閑魚的閑置交易平臺有個很好的功能——可以買護膚品小樣。
“比如我想換一個新牌子的粉底液、眼影、面霜之類的,但是我又怕這個牌子不適合我的膚質膚色,買正裝太貴怕用不了,我就會先在閑魚上買個小樣試一試適合不適合自己。”李女士稱,她老公還會在平臺上購買一些洗衣卡,價格很劃算。
安陽的楊女士告訴記者,她在閑魚上曾多次購買演出門票,該平臺對交易流程的監管讓她不再擔心上當受騙。“有些演出由于太火爆,通過官方渠道無法購票,我碰到過網上一些騙子通過要姓名、身份證號以及電話,美其名曰實名認證,然后用假冒的特殊號碼給你發短信證明出票成功讓你付錢。”楊女士稱,這種絕大多數都是票販子騙人的伎倆,而閑魚上的閑置門票交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同樣在鄭州工作的趙女士表示,她在閑魚上只關注一件事——購買明星周邊,諸如喜歡的明星海報、專輯、親筆簽名等周邊產品,都是趙女士的最愛。
除此之外,各類新消費方式也在閑魚等閑置交易平臺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化妝品小樣、明星周邊、演出門票、運動器材……無論是因為個人興趣,還是閑置交易而聚集在閑置交易平臺的用戶,似乎總能找到合適的買家或者買家,滿意而歸。
深圳從事互聯網行業的邱女士告訴記者,她屬于愛買衣服又狂出閑置衣服的類型,已賣出364件閑置用品,收入27860元,閑置衣物交易之于她就是多年來的穿衣風格“試錯成本”;在鄭州從事教育行業的李女士則經常在閑置交易平臺上賣出用不完或者買多的化妝品;辣媽王女士為了健身,在閑魚上買過一次二手跑步機,然后兩年后又原價賣出;鄭州的羅女士是位運動穿搭達人,目前在閑魚上賣出過54件閑置衣物,收入3559元;從事醫療器械行業的張女士一時興起買過一次二手幾乎全新的switch游戲機,如今她的朋友圈幾乎都借用體驗過。她認為對非資深愛好者來說性價比很高……
業內專家認為,閑置交易的特點是難以標準化,而傳統電商貨架式的“立即購買”邏輯并不適用這一消費場景,線上社區能夠泛化沉淀社交弱關系,反而可以更好匹配供需,讓閑置物品能夠賣給興趣相同的人。
精神新風尚:得知買家所在地遭遇洪澇災害,賣家閑置免費送
隨著民眾消費觀念的轉變,賣出閑置、淘二手用品,儼然化身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但閑置交易平臺上民眾之間閃閃發光的守望互助的真實案例,也在重新定義閑置交易平臺。
在鄭州工作的阿濤告訴記者,2021年下半年,他的同事在閑魚看上了一款北京賣家發布的方向盤游戲外設(連在計算機主機以外的硬件設備),在跟對方交流中,對方了解到他的同事是鄭州買家,于是二話不說直接把外設免費送給他了。
“我同事一開始還很懵,后來對方說看到鄭州經歷了夏天的暴雨和后續疫情,那件外設掛上網主要是因為家里裝修,所以需要清理閑置、收拾空間,就當為支持鄭州市民做貢獻了。”阿濤表示,后來北京賣家將貨款以轉賬的形式還給了自己的同事,他的同事只是付了快遞費就拿到了心儀的游戲外設。
《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中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市場規模從2015年約3000億元,提升至2020年破萬億。閑置物品交易范圍覆蓋了幾乎所有消費品品類,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接近3萬億。
艾媒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線上交易是目前二手物品的主要交易渠道。2020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由2019年的2596.6億元增加至3745.5億元,約占閑置市場總額的36%。
業內專家認為,閑置經濟的興起是人們對過去消費行為的反思以及對資源配置利用的再解讀、再實踐,線上閑置交易平臺在這一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注意做好外部監管和行業內監管,謹防不法交易行為的產生,讓閑置交易更純凈、更純粹。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2-0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
頭條 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