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日,又是重逢時。還記得那個我們在春天共同的約定嗎?"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今年 4 月 22 日是第 54 個世界地球日。湖南省舉行第十一屆 " 愛地球 · 看我的 " 公益活動,"4.22 公里公益跑 " 如約而至。
沒有在長株潭綠心及周邊實地走訪過,你不會知道綠心里居然還有這么多有意思的地方:中南地區最大的花木集散地、17 個森林公園和郊野公園、12 座大中型水庫,還有秋瑾故居、左宗棠墓、黃興故居等。
今天,湖南省第十一屆 " 愛地球 · 看我的 " 公益活動舉行,"4.22 公里公益跑 " 如約而至。在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石燕湖,大家用奔跑傳遞公益的理念。
(資料圖)
建立起三城之間的生態屏障
站在《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圖前,湖南省建筑設計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國土空間規劃設計院院長易維良把 " 綠心 " 的前世今生向記者娓娓道來。
" 深綠色的區域是禁開區,稍淺一些的綠色區域是限開區,這些綠色面積加起來已經超過了 88%,其他這些不同顏色的小色塊區域屬于控制建設區。" 他指著地圖上的大面積綠色說,這么大面積的綠,所以叫綠心," 心 " 則是指它的位置,處于三城交接的核心區域。
叫它城市群綠心,還有一個原因。易維良說,在綠心中,還有豐富的水系資源,比如長沙的圭塘河、株洲的云母河,發源地都在綠心里,它們穿過綠心,進入到城市里。綠心就像人類的心臟,是造血的動力源,河流就像是一條條血管,這些水源從綠心出發,通過 " 血管 ",向城市源源不斷地輸送,最后再匯入湘江。" 很多途經長株潭三市的水源都是從綠心發源,所以綠心對三座城市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提出保護生態綠心,也是城市發展的需要。長株潭三市目前的人口總和接近 1200 萬,未來甚至將達到 1500 萬。" 如果不有效采取措施,當城市人口聚集達到 1000 萬時,就會帶來一系列城市病。" 湖南省國土資源規劃院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鵬翱說,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提出保護生態綠心,在過去 10 多年的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下,長株潭之間這一片生態空間可能已經成為水泥森林,現在極有可能還在為霧霾天氣和交通擁堵而苦惱,這是 " 攤大餅 " 的大城市的通病,國內外已經有不少現實案例。
為了避免城市連片開發帶來的城市病,保護生態綠心非常有必要。于是,在 2011 年,《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 ( 2010 — 2030 ) 》批準實施。在三市接壤的區域里,選擇一個生態基礎特別好、有山有水、有田有林,生態資源富集的區域,劃定了這 522.87 平方公里的范圍,提出生態保護優先。2013 年,《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頒布實施。
" 將長株潭三個城市進行適當生態隔離,建立起一個生態屏障,使長株潭三市以多個組團的空間形式發展。" 劉鵬翱表示,三市的融合并不是要讓人們生活在一個連接成片的超級大城市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產業協同發展的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生態網絡型城市群更加宜居宜業宜游。這和綠心作為長株潭三市生態屏障的初衷不謀而合。
提供更多生態化產品給居民享用
綠心里面到底有什么?易維良說,他和同事們花了很長時間去綠心走訪,現場調研。綠心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從生態角度來講,它總共有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 17 個,有大中型水庫 12 座,同時也是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重要的水源發源地,比如長沙瀏陽河的重要支流圭塘河,就是從綠心地區發源。
人文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包括瀟湘八景之一的昭山,還有黃興故居、秋瑾故居、左宗棠墓等地都緊鄰綠心。進入綠心之后,處處是景。" 這一切也反映了當時城市的一種發展的脈絡,也反映了當時湖湘人文鼎盛的重要的時機和風景資源。" 易維良說。
資源如此豐富,綠心對于三城人民來說,是一塊寶地。它的面積相當于長沙河東的大小,涉及 3 個城市,23 個鄉鎮 / 街道,100 多個村莊,包含了 19 萬農村居民和 14 萬城鎮居民。
2011 年編制的第一版綠心總規出臺以來,老百姓的認知、產業的發展都在逐步提高和升級。2016 年,省政府同意啟動以 " 生態優先 " 為基礎的總規優化調整工作。2019 年,《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修正,《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2018 年修改)》獲批。在新一版綠心總規里,綠心的面積調整為 528.32 平方公里。" 把整體性較好的一些連續山體也劃進了綠心范圍內,增加了約 5 平方公里的面積。" 易維良說,在綠心范圍內,禁開區和限開區所占的比例仍然超過了 88%," 綠 " 的范圍只會增大,不會縮小。
在調整和優化的過程中,專家們也在不斷的思考,在過去的 10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從提出綠心保護工作以來,進行的幾乎是一種 " 封山育林 " 式的被動保護。" 應該變被動保護為主動建設生態,提供更多生態化產品給三市居民享用,進入到這個區域,了解大自然,認識大自然,而不是打造一個純粹的‘無人區’。" 易維良表示,在這個基礎上,對綠心的保護得到了一個升級,那就是要打造一個綠心中央公園。
打造代表湖湘特色的中央會客廳
那到底要打造一個怎樣的綠心呢?
劉鵬翱認為,要把綠心的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長株潭三市中心城區,圍繞長株潭都市區外圍高速公路,依托現有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等,給三個城市戴上 " 綠色項鏈 ",使三個城市內部的水系、綠地同外圍河湖、濕地、森林、耕地等相互連通,構建全域覆蓋的公園集群和聯通城市內外的生態網絡;促進城市風貌與公園形態交織相融,實現山水人城和諧共生。綠心就好比 " 綠色項鏈 " 上的吊墜,是三個城市共享的核心生態空間。
創建綠心中央公園,也成為了建設長株潭一體化的標志項目。2021 年,開始了綠心中央公園的總體設計工作,目前已經通過了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 2022 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易維良負責綠心中央公園總體設計編制,他介紹,綠心中央公園總體設計工作更多的是從著眼未來、保護好當下的生態基底的角度,策劃更多的生態化產品,比如以服務體育賽事為主的奧體中心公園,以植物保育為特色的神農百草園,永不落幕的世界級花卉園藝博覽園和國際峰會中心等不同主題類型的系列化的生態化產品。
" 我們建設綠心中央公園,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為 1500 萬三城居民提供一個可以共享的空間,同時也為三市打造一個代表湖湘特色形象的中央會客廳。" 易維良表示。
瀟湘晨報記者黎棠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 " 晨意幫忙 " 平臺;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 19176699651。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