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想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同一個小區(qū)中的業(yè)主在維權時,業(yè)主中在單位是領導身份的人,往往是不出面的,他可以讓家人透露具體意見,也可以讓家中的其他人簽字表示參與此事,但就是自己不愿意露面。為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一旦他親自參與維權,一是業(yè)主們會對他寄予厚望;二是被投訴的部門馬上就找到他,或通過他的領導向他傳話,讓他撇開。結果會他很尷尬,撇開吧,業(yè)主們會說 " 官官相護 ";硬扛吧,面對各方的壓力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前程。所以,與其讓自己藍瘦香菇,還不如不露面以,給自己足夠的進退空間。
據(jù)此邏輯,為什么有很多人一旦升入領導職位,微信朋友圈就再也不發(fā)東西了呢?
【資料圖】
比如單位安排一個員工出去學習,員工可以光明正大的發(fā)圈,以示領導的栽培和自己激動的心情。
而單位安排一個領導到某處檢查工作,你就不能發(fā)圈。為什么呢?一是有泄密的風險;二是存在張揚自己,讓某處的負責人提前與你溝通,使檢查的結果有可能失真。從而使自己陷于被動的境地。
我清楚的記得,我們的單位換了領導后,領導想宣傳下我們單位的形象,讓辦公室把 H5 都反復推敲做好了。就在要發(fā)布之前,領導說 " 別忘上線,讓我請示下 "。結果請示后,就杳無音信了。大家都清楚是上級部門沒有批準…
比如一家人出去旅游,發(fā)個圈表達下自己的愉悅心情,是件很正常的事吧。但由于是領導的身份,就沒有人發(fā)圈了。
一是會引起員工的非議,比如出去吃喝玩樂的錢是哪兒來的,會不會借機報銷等等,這也罷了。
如果單位處于轉型升級期,主要領導都在為單位的發(fā)展而四處奔波或忘我工作,你這一家人出去旅游的圈一發(fā),說明了什么呢?是表明單位的轉型升級與你沒關系嗎…所以,做了領導后,就不能單純考慮自己了,而要在全局中厘清自己的位置。
比如,一個員工為了把工作做的更好,經常一個人主動加班。也許這個員工的同事,能隨便發(fā)個圈并說的什么。但這個員工領導就不能隨便發(fā)這個圈。
因為領導發(fā)這個圈是引導員工干什么呢?號召員工內卷加班,員工會怨聲載道;如果這個員工干不出成績,甚至業(yè)績還沒有不加班的員工高,領導就有可能是自取其辱。
當然,有的領導不發(fā)圈,還有盡量與之前的朋友少聯(lián)系,保持低調的想法,這些都無可厚非。作為領導,畢竟能帶領員工干出成績,提高待遇,謀取更多的福祉,才是根本。
職場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職位、崗位工作時,自然會發(fā)生心態(tài)的變化,自己的時間使用也會和原來不一樣。工作強度也不同。各種原因導致了他們不發(fā)了。不是考慮到了什么而不發(fā),而是懶得發(fā)、沒時間發(fā)。
頭條 23-05-03
頭條 23-05-03
頭條 23-05-03
頭條 23-05-03
頭條 23-05-03
頭條 23-05-03
頭條 23-05-03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