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尚海東 河南廣電融媒體記者 趙文婧 孟學君
“夏邑的芹菜,5塊錢一捆!今天剛從菜地里摘哩……”隨著一聲聲吆喝聲,一捆捆鮮嫩的芹菜從貨車上卸載下來。開著三輪車、小貨卡的蔬菜車從早上4點開始魚貫進入到商丘睢陽區南部新城的“自賣頭”菜市場。
(資料圖片)
商丘市睢陽區為有效助推農產品銷售,暢通蔬菜生產和商超采購渠道,切實解決菜農賣菜難、市民買菜難的問題,組織區農業農村局、區市場建設管理局在該區南部新城、西部新城、商柘路農資物流中心南側建成了三個“自賣頭”市場,同時給菜農群眾提供多種優惠條件和政策支持,吸引了200多戶菜農、40多家商超自發入駐市場進行交易。
凌晨采摘的蔬菜新鮮到家
從夏邑車站鎮開了1個小時車的芹菜農戶魏女士說:“我們家種了十幾畝的芹菜,家里人凌晨采摘芹菜裝車。”
早上,記者在魏女士的三輪車上看到了滿滿當當的一車芹菜,油綠的菜葉上掛著薄薄的水汽,水嫩的芹菜青翠可人。
魏女士告訴記者,她三天前得知商丘市睢陽區有“自賣頭”市場,來到這里幾天她銷售了3千斤芹菜,銷售情況比她想象得好很多。
來自民權種植胡蘿卜的趙大哥今天是第一次來到西部新城“自賣頭”市場。趙大哥說:“家里種了40畝胡蘿卜,往年都是經紀人來收,今年因為疫情他們沒有來,我聽說這邊有市場,我想試試運氣。”趙大哥說,他今天出發得有些晚,但是剛到市場就賣出了300斤,他打算明天夜里早點裝車,凌晨就趕到“自賣頭”市場。
“自賣頭市”場里的“親情價”
由于大部分蔬菜都是當地農戶自己家種植。同一種蔬菜的價格除了市場價之外農戶都會給一個“親情”價。
在南部新城“自賣頭”市場,記者看到了一個拉著滿滿一車胡蘿卜的農戶。
“我自己種的,來晚了,沒地方停了。今天打算便宜點!5毛一斤。”老李頭一邊說著一邊擺弄著胡蘿卜上的蘿卜纓子。他說要是要多,他還能再便宜點。
種植香芹的魏大爺更是豪爽跟人商量著價格:“來來來,你就剩半車了,你要是要完,你說給多少,就是多少……”
很多來了多日的農戶告訴記者,來“自賣頭”市場都是為了更快地把地里的東西賣出去,價格都十分優惠。見慣了超市里明碼標價的市民面對“親情價”更是覺得親切又實惠。
高檔蔬果現身“自賣頭”市場
除了物美價廉的白菜、辣椒、芹菜等當地產的蔬菜。“自賣頭”市場里也不乏一些“貴客”。
從內蒙古運來的紅皮土豆、從山東來的一人高大蔥、從江蘇來的佛手瓜、黃心青菜,湖南來的砂糖橘、廣西來的甘蔗……
一位拎著兩捆大蔥的女士說:“沒想到市場上的品類還特別的豐富,原本來買白菜大蔥,這還有很多稀罕玩意。”她說從市區到南部新城路程不算遠,一趟采購能吃一星期,價格比在超市便宜很多。
“自賣頭”市場正在成為商丘農產品暢通銷售的新渠道、增加菜農收入的新方式、保供穩價的新抓手和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平臺。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