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在遂寧市安居區三家鎮陳蘭種植專業合作社里,村民田洪德與妻子正在采挖藥材。
田洪德之前一直在外務工。今年春節回家后,他作了個決定:結束在外打零工的日子,在家門口找點事做。“從大年初二就開始干活了。”田洪德欣喜地說,一畝地800塊錢,不到二十天就掙了近四千,比在外打零工強。
穩就業才能防返貧。脫貧攻堅任務收官后,遂寧市安居區筑牢穩崗就業幫扶機制,通過設立扶貧車間、致富能人帶動等方式,切實幫助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增加收入,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扶貧車間提供就業
走進安居區三家鎮鐵碑村,大片成熟的澤瀉映入眼簾。站在水田里,57歲的已脫貧戶楊素芬干得起勁,手拿一把鐮刀,彎腰低頭間,澤瀉便被連根采摘。
“去年我們種了有300多畝的藥材,采挖最忙的時候每天需要七八十人務工。”陳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克蘭介紹,合作社都是優先聘請鄰近的貧困戶,農忙時一天有150元,平時則一天60-120元不等。
“在家門口就業,雖然收入不比進城務工高,但時間靈活還能照顧家里,一舉多得。”對于這份工作,楊素芬很滿意。
除了藥材種植外,陳克蘭還流轉土地種植了1600余畝的水稻,在稻田養起了生態魚、蝦、鱉等,帶動周邊種植農戶210戶,每年可解決30多名村民就業。
陳蘭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安居區眾多扶貧車間的一個縮影。
實現穩定脫貧、不返貧,才是高質量脫貧。安居區聚焦脫貧戶穩崗就業,鼓勵和引導園區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鄉入村設立生產點、建立就業扶貧車間9個,帶動創業就業1500余人,其中脫貧勞動者穩定就業145人。
同時,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開展技能培訓、組織線上線下招聘等方式,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054人,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脫貧勞動力累計4818人。
致富能人帶動就業
2月25日,趁著陽光晴好,安居區西眉鎮燕巖村村民羅長春的農家大院里,70多歲的羅秀珍正和村民們忙著攪拌紅薯淀粉。
“像我這把年紀能在家門口找份工作簡直太幸運了。”羅秀珍算了筆賬,在這兒一天最少有60塊錢,一個月下來接近2000塊錢。
就近務工在燕巖村已成為普遍現象。2017年,羅長春放棄了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成立了四川甘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紅薯產業,主要生產銷售淀粉和紅薯粉條。經過多年努力,如今紅薯產業已經成為全村的支柱產業,并輻射到周邊村子。
嘗到了創業的甜頭后,羅長春也為當地及周邊2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為家鄉群眾年人均創收2000余元,讓村民實現了“就業持家兩不誤”。
在安居區,像羅長春這樣的致富能人不在少數。為增強群眾主體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安居區充分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提升群眾內生動力,引導農民大力提升勞動技能,實現穩定轉移就業。
“致富能人一般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是群眾看著成長起來的致富典型,對于激發當地群眾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有著很強的示范效應。”安居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四川頻道】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